九地发生深

出自宋代毛滂的《春词》,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jiǔ dì fā shēng shē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
八风调养力,九地发生深
共被年丰赐,谁知日昃心。
()
八风:1.八方之风。《吕氏春秋·有始》:“何谓八风?东北曰炎风,东方曰滔风,东南曰熏风,南方曰巨风,西南曰凄风,西方曰飂风,西北曰厉风,北方曰寒风。”《淮南子·墬形训》:“何谓八风?东北曰炎风,东方曰条风,东南曰景风,南方曰巨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飂风,西北曰丽风,北方曰寒风。”《说文·风部》:“风,八风也。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南方曰景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閶闔风,西北曰不周风,北方曰广莫风,东北曰融风。”《左传·隐公五年》:“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陆德明释文:“八方之风,谓东方谷风,东南清明风,南方凯风,西南凉风。西方閶闔风,西北不周风,北方广莫风,东北方融风。”2.八种季候风。《易纬通卦验》:“八节之风谓之八风。立春条风至,春分明庶风至,立夏清明风至,夏至景风至,立秋凉风至,秋分閶闔风至,立冬不周风至,冬至广莫风至。”3.指八音。《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五声和,八风平。”王引之《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中》:“古者八音谓之八风。襄二十九年传:‘五声和,八风平。’谓八音克谐也。”参见“八音”。4.佛教语。谓世间能煽动人心之八事:得可意事名“利”,失可意事名“衰”,背后排拨为“毁”,背后赞美为“誉”,当前赞美为“称”,当前排拨为“讥”,逼迫身心名“苦”,悦适心意名“乐”。见《释氏要览下·躁静》。唐王维《能禅师碑》:“不着三界,徒劳八风。”宋范成大《偶箴》诗:“情知万法本来空,犹復将心奉八风。”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索性枯坐一年,参透那八风不动的道理。”
发生:(动)产生;出现:~了变化|~过水灾|地震~了。

《春词》是宋代诗人毛滂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八风调养力,九地发生深。
共被年丰赐,谁知日昃心。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并通过自然景观表达了一种深刻的哲理。诗中描绘了八种风的调养力量和九个方位的深厚变化,表达了大地在春天的丰收和生机勃勃的状态。然而,尽管大地被赐予了丰收的季节,诗人却表达了人们对时间的无常和流逝的担忧。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意境和哲理。首先,诗人提到了八种风,这代表了各种自然力量的调和与协调,展现了春天充满生命力和活力的一面。接着,九个方位的变化则象征着大地的广袤和多样性。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突出了春天作为季节的特点。

然而,诗人在最后两句表达了对时间的担忧和对生命流逝的思考。大地被年丰赐予了春天的美好,但是谁能真正理解日落之时的心情呢?这里的“日昃心”可以理解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诗人通过这种对时间流转的思考,表达了对生命的珍惜和对时光的敏感。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人们对生命短暂和时光流逝的思考。它既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又通过对时间的思考,深化了诗词的哲理内涵,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毛滂

毛滂(1056——?约1124), 字泽民,衢州江山石门(今浙江衢州)人。北宋词人。生于“天下文宗儒师”世家。父维瞻、伯维藩、叔维甫皆为进士。他自幼酷爱诗文词赋,北宋元丰二年(1079),与西安(今浙江衢州)赵英结为伉俪。毛滂诗词被时人评为“豪放恣肆”,“自成一家”。元祐四年(1089)所作《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小词结尾“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南宋周辉认为含蓄情醇“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

毛滂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