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手盱眙十载心。宋代。晁补之。相逢樽酒未辞深,握手盱眙十载心。车马凄凉人夜别,出门落月与横参。
《和胡戢七首》是宋代晁补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相逢樽酒未辞深,
握手盱眙十载心。
车马凄凉人夜别,
出门落月与横参。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晁补之与胡戢相逢的情景和难舍的离别之情。诗中表达了作者与胡戢相识多年,彼此间情谊深厚,相逢时共饮美酒,情意未曾减退。他们握手时的目光交流,已经有了十年的默契。然而,当他们分别时,车马离去,夜晚的离别让人感到凄凉。晁补之离开家门,只能看着落月与胡戢一同消失在远方。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与胡戢之间深厚的友谊和难以割舍的离别之情。通过描述相逢时的饮酒场景和握手的情景,诗人展现出了他们之间的默契和深厚的感情。车马离去的凄凉景象以及作者目送胡戢与月光一同消失的描写,增加了离别的忧伤和感伤的情感色彩。
晁补之在这首诗词中以简洁而准确的语言,表达了友谊和离别的主题,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情感波动。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给人以深思和回味之感,展现了宋代文人的情感表达和审美追求。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晁补之。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