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花红消两般味。宋代。邵雍。愿君莫爱金花梨,愿君须爱红消梨。金花红消两般味,一般颜色如烟脂。红消食之甘如饴,金花食之先颦眉。似此误人事不少,未食之前宜辩之。
《食梨吟》是宋代邵雍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愿君莫爱金花梨,
愿君须爱红消梨。
金花红消两般味,
一般颜色如烟脂。
红消食之甘如饴,
金花食之先颦眉。
似此误人事不少,
未食之前宜辩之。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梨的品味和喜好的思考。诗中提到两种梨,金花梨和红消梨,它们的味道和颜色都有所不同。作者希望读者不要迷恋金花梨,而应该喜欢红消梨。红消梨食之甜美如饴,而金花梨则需要咀嚼后才会有味道。作者认为这样的情况会导致人们对事物的误解,所以在品尝之前应该明确它们的区别。
赏析:
这首诗词以梨为喻,运用梨的味道和颜色来比喻人们对事物的偏好和误解。金花梨和红消梨象征两种不同的品味和欣赏方式。金花梨的外表光鲜,但需要经过咀嚼才能尝到味道,而红消梨则在品尝时就能感受到甜美。通过这种比喻,作者表达了对于追求表面光鲜却忽视内在品质的警示,呼吁人们在做出选择之前要仔细思考和辨别。
这首诗词虽然简短,却通过梨的形象描绘出深刻的思考和哲理。它既有诗人对于品味和审美的独到见解,又有对人们在选择和欣赏事物时的警示。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诗词给人以启示和思考,展示了邵雍独特的诗意和智慧。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