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把忧愁累物华。宋代。邵雍。不把忧愁累物华,光阴过眼疾如车。以平为荣忝知分,待足求安恐未涯。食罢有时寻蕙圃,睡馀无事访僧家。天津风月胜他处,长是思君共煮茶。
诗词:《依韵和王不疑少卿见赠》
朝代:宋代
作者:邵雍
不把忧愁累物华,
光阴过眼疾如车。
以平为荣忝知分,
待足求安恐未涯。
食罢有时寻蕙圃,
睡馀无事访僧家。
天津风月胜他处,
长是思君共煮茶。
中文译文:
不要让忧愁压垮美好的事物,
时光如飞驰的车子一样迅速逝去。
以平淡为荣幸,知道自己的分量,
期待满足而追求安宁,担心没有尽头。
用饭后有时候去寻找那美丽的花园,
睡眠结束后无事可做时去拜访僧人。
这里的天津风光胜过其他地方,
我长久以来一直思念着你,我们一起煮茶。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邵雍写给王不疑少卿的赠诗。整首诗以平淡自然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对友谊的思念。
诗的开头两句,“不把忧愁累物华,光阴过眼疾如车”,表达了忧愁和时光的瞬息而逝的特点。诗人劝告不要让忧愁压垮美好的事物,同时强调时光的短暂和匆忙。
接下来的两句,“以平为荣忝知分,待足求安恐未涯”,表达了平淡生活中的满足和追求安宁的渴望。诗人认为以平淡为荣,懂得自己的分量,但也担心追求满足可能是无止境的。
接着是“食罢有时寻蕙圃,睡馀无事访僧家”,诗人描述了自己在闲暇时寻找美丽花园和拜访僧人的日常生活。这些安静的时刻让他感到宁静和满足。
最后两句,“天津风月胜他处,长是思君共煮茶”,表达了诗人对天津的美景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天津的风景胜过其他地方,但诗人更加思念与友人一起共度的时光,特别是一起煮茶的时刻。
整首诗以平淡自然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思念之情。通过描绘日常生活的琐碎和寻常,表达了对平淡生活的满足和对友人的思念,展示了宋代文人的情感和生活态度。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