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洪水。宋代。邵雍。九年洪水,七年大旱。非尧与汤,民死过半。
《水旱吟》是宋代文学家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水旱吟
九年洪水,七年大旱。
非尧与汤,民死过半。
中文译文:
连续九年的洪水,七年的大旱。
不及古代的尧和汤,百姓死亡超过一半。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宋代时期九年的洪水和七年的大旱,以及这些灾害带来的严重后果。作者通过对尧和汤的提及,暗示了这些年灾害的严重程度超过了古代传说中的伟大君主所经历的灾难。诗中表达了邵雍对社会和人民遭受的灾难的关切和悲痛之情。
在宋代,洪水和旱灾常常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痛苦和困境。这首诗词以简练而质朴的语言,直接表达了作者对灾害和民众苦难的关注。九年的洪水和七年的大旱是一个长时间的灾害连续发生,给人民的生活和生计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诗中的“民死过半”直接揭示了灾难对人民的致命影响,使读者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愤怒和悲痛。
通过与古代传说中的尧和汤相对比,邵雍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领导者的失职和对灾害处理能力的质疑。尧和汤在古代传说中被认为是伟大的君主,能够有效地应对灾害并保护人民。然而,诗中的作者认为宋代的领导者没有尧和汤那样的才能和智慧,无法有效地解决灾害问题,从而造成了更大的灾难和人民的死亡。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灾害的描述和对古代传说的引用,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困境的忧虑和对领导者能力的质疑。它呈现了邵雍对人民痛苦的同情和关切,同时也反映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愤怒。这首诗词以简明扼要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灾害和社会问题的关注,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文学价值。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