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因骤雨馀

出自宋代邵雍的《天津水声》,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háo yīn zhòu yǔ yú,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洛水近吾庐,潺湲到枕虚。
湍惊九秋后,波急五更初。
细为轻风背,豪因骤雨馀
幽人有兹乐,何必待笙竽。
()
吾庐五更:(名)①旧时把从黄昏到拂晓一夜间分为五更,即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②指第五更的时候:~天|起~,睡半夜。
骤雨:忽然降落的大雨。《老子》:“骤雨不终日。”宋秦观《满庭芳·咏茶》词:“晓色云开,春随人意,骤雨才过还晴。”明无名氏《白兔记·访友》:“百花逢骤雨,万木怕深秋。”《花城》1981年第3期:“有次,下了场仲夏的骤雨,甜菜组的姑娘和小媳妇们,都急着忙着朝林带里躲。”
幽人:1.幽隐之人;隐士。2.指幽居之士。

《天津水声》是宋代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洛水靠近我的庐,潺潺的水声传到虚枕之间。急流惊动了九月的秋后,波浪汹涌在五更初。水细如轻风拂面,水势猛如骤雨后余波。在这幽静的地方,有人享受着这种乐趣,何必等待笙竽的音乐呢?

诗意:
《天津水声》以洛水为背景,描绘了水声的韵律和氛围。诗人通过对洛水的描写,表达了自然景观的美妙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水声的起伏和悠扬使人愉悦,诗人认为在这样的幽静之地,无需借助乐器音乐,就能感受到自然的乐趣。

赏析:
这首诗词以洛水的水声为主题,通过描绘水声的特点和效果,展示了自然界的美妙和人与自然的交融。诗中使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潺湲、湍惊、波急等词语,形象地描述了水流的声音和力量。水声细如轻风,给人以温柔、柔和的感觉;同时,水势又猛如骤雨后的余波,给人以激烈、奔放的感觉。这种对比使诗词更加生动有趣。

诗人通过对洛水水声的描写,表达了自然界的美妙和人与自然的和谐。诗人认为在这样幽静的地方,不需要借助乐器的音乐,就能够享受到自然带来的乐趣。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士人们追求闲适、清静的心态。

总之,邵雍的《天津水声》通过对洛水水声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妙和人与自然的和谐。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对比,让读者沉浸在水声的世界中,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诗人的态度也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