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未易窥。宋代。邵雍。天道不虽知,人情未易窥。虽闻言语处,更看作为时。隐几功夫大,挥戈事业卑。春秋赖乘兴,出用小车儿。
《天道吟》是宋代哲学家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天道虽然不被人所知,人情也很难以窥见。
尽管听闻言语,更需观察其实际行动。
隐居修行的功夫是伟大的,挥舞戈兵的事业是卑微的。
春秋时期的人们依靠着兴奋而行动,现在却只能乘坐小车。
诗意:
《天道吟》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天道和人情的思考和观察。作者认为,天道的奥秘是无法被人所完全理解的,人情也是难以深入洞察的。尽管言语可以传递信息,但观察人们的实际行动才是更重要的。诗中提到了隐居修行和挥舞戈兵的对比,表明隐居修行所追求的境界更高尚,而战争和权力斗争则相对来说是低贱的。最后,作者提到了春秋时期人们凭着兴奋和激情行动的场景,与现在仅能乘坐小车的对比,暗示着时代变迁和人们行动方式的不同。
赏析:
《天道吟》描绘了作者对天道和人情的观察和思考,展示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诗中通过对比隐居修行和挥舞戈兵的事业,表达了作者对内心修行和追求高尚境界的推崇,以及对战争和权力斗争的批判态度。最后的对比场景,春秋时期人们凭着兴奋和激情行动,而现在只能乘坐小车,呈现了时代的变迁和人们行动方式的转变,暗示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和人们行为的思考。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传递了深刻的哲理和思考,体现了宋代哲学家邵雍的思想风貌。通过对天道、人情和行动方式的观察和反思,诗词引发了读者对人生意义、道德价值和社会进步的思考。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