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兴况未全衰

出自宋代邵雍的《清风短吟》,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qīng fēng xìng kuàng wèi quán shuāi,诗句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清风兴况未全衰,岂谓天心便弃遗。
长具斋庄缘读易,每惭疏散为吟诗。
人间好景皆输眼,世上闲愁不到眉。
生长太平无事日,又还身老太平时。
()
弃遗疏散:①稀疏零落。②分散;散开。
吟诗:1.作诗。宋孔平仲《孔氏谈苑·苏轼以吟诗下吏》:“苏軾以吟诗有讥訕,言事官章疏狎上,朝廷下御史臺差官追取。”清杜濬《一杯叹》诗:“坐使吟诗作赋兴索然,眼见斯文从此废。”2.吟诵诗歌。茅盾《子夜》九:“吟诗的杜新箨也看见了,放下筷子,站起来招呼。”巴金《雪》第一章:“原来他们斜对面座位上的一个有八字胡的中年人正在摇头摆脑地吟诗。”
人间:(名)人类社会;世间:春满~。[近]世间|人世。
闲愁:亦作“闲愁”。无端无谓的忧愁。
不到:1.不足,少于。2.未到;不出席或未出席。3.不周到。4.不料。5.不至于,不会。6.不至、不及。
生长:1.在一定的生活条件下生物体体积和重量逐渐增加、由小到大的过程。2.出生和成长;产生和增长。
老太:1.对老年妇女的尊称。《儒林外史》第二六回:“好久不曾来看老太,老太在家享福。”《儒林外史》第五四回:“董老太拄着拐杖出来问道:‘你们寻那个的?’”2.称中年妇女或母亲。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妇女》:“现称南京中年妇人,当曰太太,若称为老太,则怒而不应;江北则以老太为尊称,即称母亦曰老太也。”3.明代宫廷中厮役对宫女的尊称。明沉德符《野获编·内监·内廷结好》:“凡内人呼所配为菜户……唯名下人,及廝役辈,则曰某公为某老太弟兄。盖老太乃宫女尊称,而弟兄则翁嫗之别名也。”

《清风短吟》是宋代文学家邵雍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清风兴况未全衰,
岂谓天心便弃遗。
长具斋庄缘读易,
每惭疏散为吟诗。
人间好景皆输眼,
世上闲愁不到眉。
生长太平无事日,
又还身老太平时。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邵雍对清静宁和心境的向往。他感慨清风依然兴盛,没有完全凋敝,这是因为天地的本心不会轻易舍弃它。他长期修习易经,居住在斋庄,常常为读易经而自责疏散,却发现自己更擅长吟诗。他认为人们所看到的美好景色都无法满足眼前,纷纷落入眼帘的景色都无法达到他内心的宁静。尘世间的闲愁无法触及他的眉头。他希望能在太平无事的日子里,安享晚年的宁静时光。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的追求和对俗世纷扰的冷漠态度。诗中的清风象征着宁静和纯洁,诗人通过清风表达自己的心境。他认为清风的兴盛表明天地的本心,并对人们的心灵产生积极的影响。他的修行和阅读易经让他意识到自己更适合吟诗,这是一种寻求内心宁静的表达方式。诗人将世俗之事视为琐碎,认为人们对外界的美景和烦恼都无法触及他的内心。他希望能够在太平无事的时光里,享受安宁与宁静。

整首诗语言简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追求。诗人通过对清风、易经和吟诗的描绘,展示了自己对于宁静的向往和对俗世纷扰的超脱。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意境和内涵,向读者传递出一种追求心灵宁静的哲思。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