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既乐。宋代。邵雍。民情既乐,和气为祥。民情既忧,戾气为殃。祥为雨露,天下丰穰。殃为水旱,天下凶荒。
《民情吟》是一首宋代的诗词,由邵雍所作。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民情既乐,和气为祥。
民情既忧,戾气为殃。
祥为雨露,天下丰穰。
殃为水旱,天下凶荒。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对民情的描绘,表达了人民的情绪如何影响社会的状况。当人民心情愉快和谐时,社会繁荣兴盛;而当人民心情忧虑和不满时,社会将面临困境和灾难。祥象征着和平和和谐,如同雨露滋润大地,使天下丰收;而殃则代表着破坏和不和,如同水旱带来的灾难,使天下陷入凶荒。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人民情感与社会状况的密切关系。诗人邵雍以对立的方式对比了两种不同的民情状态,以及它们对社会的影响。诗中的祥与殃成为象征,通过自然界的比喻来说明人民情感的力量。雨露滋润大地,使天下丰收,象征着人民和睦、和谐的情感所带来的社会繁荣。相反,水旱所带来的凶荒则象征着人民心情的不满和不和所导致的社会困境。这首诗词以简练而富有哲理的语言,直接表达了人民情感与社会状况之间的紧密联系,展示了诗人邵雍对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的思考。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