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圣与人吾岂敢。宋代。邵雍。若圣与人吾岂敢,空言犹足慰虚生。明开教劝用常道,永使子孙持善名。此日贻谟情未显,他时受赐事非轻。庶几此意流天下,天下何由不太平。
《教劝吟》是宋代哲学家邵雍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文译文:
若圣与人吾岂敢,
空言犹足慰虚生。
明开教劝用常道,
永使子孙持善名。
此日贻谟情未显,
他时受赐事非轻。
庶几此意流天下,
天下何由不太平。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邵雍对于教育的思考和劝诫。诗人表示自己虽然与圣人相比较,自己并不敢自诩,但言辞空虚仍然可以安慰虚无的生活。他认为明智地开展教育并坚持常道,可以使子孙后代拥有美好的名声,使人们持续追求善良的品德。然而,诗人认为他所提出的这种教育理念和劝诫的意义尚未显露出来,需要经过时间的考验才能被接受。他希望这种思想能够传播到天下,因为只有这样,世界才能实现太平。
赏析:
邵雍是宋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于教育的重视和对于善良品德的追求。诗词以简洁的语言传递了邵雍的思想,强调了教育对于塑造人的品质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诗人谦虚地表示自己不敢与圣人相提并论,但他认为言辞的力量仍然可以给人以慰藉。他主张通过明智的教育和坚持常道来引导子孙后代,使他们能够拥有持久的美好名声。然而,诗人也意识到这种教育理念和劝诫的真正价值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才能被人们所接受并产生实际的影响。
诗人最后表达了自己希望这种教育理念能够传播开来,影响到整个天下,以实现社会的太平和和谐。这体现了邵雍对于社会稳定和人伦关系的关切,以及他对于教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邵雍对于教育和善良品德的思考,展现了他追求社会进步和太平的理想。诗词中蕴含着对于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对于个体和社会的深远影响的思考,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社会价值。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