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刀万里力难任。宋代。邵雍。桓桓鼎峙震雷音,绝唱高踪没处寻。箫鼓一方情未畅,弓刀万里力难任。论兵狠石宁无意,饮马黄河徒有心。虽曰天时亦人事,谁知虑外失良金。
《观三国吟》是宋代文学家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桓桓鼎峙震雷音,
绝唱高踪没处寻。
箫鼓一方情未畅,
弓刀万里力难任。
论兵狠石宁无意,
饮马黄河徒有心。
虽曰天时亦人事,
谁知虑外失良金。
诗意:
这首诗词以观察三国历史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战乱时期的深刻思考和感慨。诗中通过描绘战争的景象和人们的心境,表达了对战争和权谋的痛心之情,以及对历史的反思。
赏析:
诗的开头两句“桓桓鼎峙震雷音,绝唱高踪没处寻”描绘了战争的激烈场面,鼎峙震雷音暗指战场上战火连天、声势浩大的景象。而“绝唱高踪没处寻”则意味着英雄们的壮丽事迹已经无处寻觅,暗示了历史的遗憾和英雄们的消逝。
接下来的两句“箫鼓一方情未畅,弓刀万里力难任”表达了战争中情感的不畅和力量的难以胜任。箫鼓一方指的是战场上的乐器,表达了悲壮的情感,而弓刀万里则暗示了战争的广泛和艰巨。
接着的两句“论兵狠石宁无意,饮马黄河徒有心”表达了对战争和杀戮的反思。论兵狠石宁无意意味着对战争的残酷和无意义的思考,而饮马黄河徒有心则暗示了对英勇牺牲的敬意,但却无法改变战争的本质。
最后两句“虽曰天时亦人事,谁知虑外失良金”表达了对历史和人事的思考。天时亦人事意味着历史的发展既受到天命的影响,也受到人们的选择和行为的影响。而谁知虑外失良金则表达了对历史进程中意外的变故和失误的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战争和历史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战乱时期的忧虑和反思,呈现出一种深沉的悲凉之情。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