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养天和。宋代。邵雍。静坐养天和,其来所得多。耽耽同厦宇,密密引藤萝。忘去贵臣度,能容野客过。系时休戚重,终不道如何。
《和君实端明花庵独坐》是宋代文学家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和君实端明花庵独坐,
朝朝静坐养天和。
所得多,其来耽耽同厦宇,
藤萝密密引。
忘去贵臣度,能容野客过。
重休戚,终不道如何。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诗人邵雍独自坐在端明花庵中静思的情景。他在这里每天静坐养性,追求与天地的和谐。他的修行之路并不容易,但他所得的收获很多。他与庵中的藤萝密切相伴,象征他与自然的亲近。在这里,他忘却了尘世的名利,宽容地接纳着来往的客人。然而,他对时光的流转和生死离别仍然感到沉重,不知道最终的归宿如何。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邵雍的修身养性之道和对世事的思考。通过描绘花庵中的静谧景象和自然元素的融入,诗人表达了他与自然的和谐追求。他将修行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不忘本心,宽容地对待外界的干扰和客人的到来。
诗人在表达自己养性之道的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光的忧虑和对世俗纷扰的抱怨。他忘却了贵臣的权势和社会地位的追逐,但对于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变幻仍感到困扰。诗中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他对生命的最终归宿的疑问,表现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无奈。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自然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生活的深思。诗人通过与自然的融合,表达了修身养性的追求和对尘世的超脱。这首诗词在宋代文学中具有代表性,展示了当时文人士人追求精神境界和对人生深层次思考的主题。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