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状类于鱼。宋代。邵雍。形状类于鱼,其心好蠹书。居常游箧笥,未始在江湖。为害千般有,言烹一物无。年年当盛夏,{左日右煞}了却如初。
《蠹书鱼》是宋代邵雍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形状类似鱼,它的内心热爱蠹书。
常常居住在箱笥里,从未出现在江湖之上。
它的危害千般多,言论能毁灭一切。
每年夏天来临时,无论左右日光如何,它依旧存在。
诗意:
《蠹书鱼》以形状类似鱼的书蠹为象征,抒发了对书籍的珍视和对言论力量的思考。诗中的蠹书鱼被描绘为一种隐秘而有害的存在,它居住在箱笥里,默默侵蚀着书籍的内容,可以毁灭文字的力量。尽管它的危害无处不在,但它却难以被察觉和消灭。诗中的夏天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蠹书鱼却在夏天之后依旧存在,意味着文字的力量是无法被消灭的。
赏析:
《蠹书鱼》通过寓言的手法,表达了对书籍和言论力量的思考和珍视。诗中的蠹书鱼象征着那些偏激、有害的言论和观点,它们悄无声息地侵蚀和破坏着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诗人通过将蠹书鱼比作形状类似鱼的生物,将其与书籍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书籍的珍贵和言论的重要性。
诗人在诗中提到蠹书鱼居住在箱笥里,这种描写意味着书籍需要被珍视和保护,同时也暗示了蠹书鱼的隐秘和危险性。诗中还提到蠹书鱼的危害多种多样,言论能毁灭一切,这是对言论力量的警示,提醒人们要审慎选择和运用自己的言辞和观点。
诗中的夏天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更迭,而蠹书鱼依旧存在,说明文字的力量是持久而不可摧毁的。这也是对知识和智慧的肯定,无论经历怎样的变迁,文字和言论的力量始终存在并发挥作用。
总的来说,《蠹书鱼》这首诗词通过对蠹书鱼的描绘和象征,表达了对书籍和言论力量的思考和珍视,同时也提醒人们要警惕言论的影响力和选择适当的观点。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意味深长的语言,展示了邵雍对文化和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洞察力。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