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击壤欢。宋代。邵雍。岂台未经庆,瑞雪下云端。虽地尽成白,而天不甚寒。有年丰可待,盈尺润难乾。畎亩无忘处,追踪击壤欢。
《和相国元老》是宋代文学家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岂台未经庆,
瑞雪下云端。
虽地尽成白,
而天不甚寒。
有年丰可待,
盈尺润难乾。
畎亩无忘处,
追踪击壤欢。
诗意:
这个台子岂曾缺少庆典的喜庆氛围,
祥瑞的雪花飘落在云端。
虽然大地上被白雪覆盖,
但天空并不十分寒冷。
丰收的年景即将到来,
土地富饶,满尺的土壤难以干涸。
农田从未忘记它们的位置,
追随着农人的脚步,喜悦地耕作。
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丰收和富饶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和对农田的赞美。诗中的“岂台未经庆”表明这座台子从未缺少过庆典和喜庆的场面,表达了作者对丰收和繁荣的期盼。接着,作者用“瑞雪下云端”来形容雪花的祥瑞,将其与高高在上的云端相联系,给人一种神秘而美好的感觉。诗中提到虽然大地被白雪覆盖,但天空并不十分寒冷,这种寒暄的气候为丰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下一节,诗人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期待。他说“有年丰可待”,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年景将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土地富饶,滋润的土壤难以干涸,盈尺的土壤象征着富饶和丰收。最后两句“畎亩无忘处,追踪击壤欢”描述了农田的景象,农民不忘记各自土地的位置,他们欢乐地追随着自己的脚步,耕作着自己的土地,表达了对农田的赞美和劳动者的喜悦。
整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描写,展现了农田的丰收和美好未来的景象,传递了作者对丰收和劳动的赞美,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