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别星霜二纪中。宋代。邵雍。一别星霜二纪中,升沉音问不相通。林间谈笑须归我,天下安危宜系公。万乘几前尝蹇谔,百花洲上略从容。不知月白风清夜,能忆伊川旧钓翁。
《代书寄南阳太守吕献可谏议》是宋代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一别星霜二纪中,
升沉音问不相通。
林间谈笑须归我,
天下安危宜系公。
万乘几前尝蹇谔,
百花洲上略从容。
不知月白风清夜,
能忆伊川旧钓翁。
诗意:
这首诗词是邵雍寄给南阳太守吕献可谏议的一封书信。诗人表达了对长久别离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吕献可的关心和忧虑,表明了自己对国家安危的担忧,并希望吕献可能够尽职尽责,承担起守护天下的责任。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美好回忆,特别是对伊川旧时相识的钓翁的怀念。
赏析:
这首诗词以寄书的形式,表达了诗人邵雍对朋友吕献可的思念和关切之情。诗词的意境清新,语言简练,表达了作者对友谊、国家和岁月流转的深切感慨。
首句“一别星霜二纪中”,揭示了离别已久的时间跨度,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升沉音问不相通,林间谈笑须归我”,表达了作者与吕献可的交往不再频繁,彼此的境况渐行渐远,然而作者仍希望能够重聚,共享林间的谈笑欢乐。
“天下安危宜系公”这句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希望吕献可能够尽职尽责,为国家的安定负起责任。
“万乘几前尝蹇谔,百花洲上略从容”,这两句表达了吕献可担任要职的历程和从容不迫的态度,显示了他的才干和胸怀。
最后一句“不知月白风清夜,能忆伊川旧钓翁”,以月夜清风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伊川旧日相识的钓翁的回忆之情,此句凭景抒怀,使整首诗情感更加深沉。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既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又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关切,展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