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之殊不弃尧夫。宋代。邵雍。安之殊不弃尧夫,亦恐傍人有厚诬。开叔当初言得罪,希淳在后说无辜。悄然情意都知旧,划地杯盘又见呼。始信岁寒心未替,安之殊不弃尧夫。
《依韵和王安之少卿见戏安之非是弃尧夫吟》是宋代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安之殊不弃尧夫,
亦恐傍人有厚诬。
开叔当初言得罪,
希淳在后说无辜。
悄然情意都知旧,
划地杯盘又见呼。
始信岁寒心未替,
安之殊不弃尧夫。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邵雍对王安之的赞赏和支持。诗人认为王安之并没有抛弃他的朋友,也担心他会受到他人的不当指责。诗中提到了当初开叔(指王安之)因言语得罪了人,但后来得到了希淳(指诗人自己)的辩护,表达了诗人对王安之的真诚友情和对他的正直品德的肯定。诗人感慨于时光流转,但对王安之的情意从未改变,他们的交情依然深厚。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表达诗人的情感和对王安之的称赞,展现了宋代士人之间的真挚友情。诗中运用了一些典故和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意的深度和韵味。
诗中的"安之"指的是王安之,"殊不弃尧夫"表达了诗人对王安之从未抛弃自己朋友的态度,"尧夫"指的是诗人自己,暗示了他们之间的友情深厚。
诗中提到的"开叔"指的是王安之,"当初言得罪"指的是王安之以言辞得罪了某人,"希淳"指的是诗人邵雍自己,"在后说无辜"表达了诗人为王安之辩护的情感。
诗中的"划地杯盘又见呼"形象地描绘出他们共饮的场景,表达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和共同的志向。
最后两句"始信岁寒心未替,安之殊不弃尧夫"表达了诗人对王安之的赞赏,表示诗人始终相信王安之的正直品格和友情,即使时光流转,他们之间的情谊依然不变。
整首诗词既表达了诗人对王安之的真挚友情和对他品德的肯定,也表现了宋代士人重情谊、重诚信的风尚。它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和深情的抒发,传递出了一种真挚友谊和忠诚的价值观。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