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从见率添成七。宋代。邵雍。六老皤然鬓似霜,纵心年至又非狂。园池共避何妨胜,樽俎相欢未始忙。杖履烂游千载运,衣巾浓惹万花香。过从见率添成七,况复秋来亦渐凉。
《依韵和王安之卿六老诗仍见率成七》是宋代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六位老人皤然白发如霜,尽管年岁增长但并非疯狂。
园池中共同避世,这并不影响胜景的美丽;宴席上相互欢乐,从未感到忙碌。
拄着杖、踏着破旧的鞋子漫游了千载岁月,衣巾上沾满了浓郁的花香。
虽然经历了变动,但仍然保持七人的团结,而且随着秋天的到来,凉意也逐渐增加。
诗意:
这首诗是邵雍以自己和其他六位老人为题材创作的。诗中描述了六位老人的形象,他们的白发如霜,年岁已高,但并没有迷失自我,仍然保持着理智和坚定的心智。他们一起退隐于园池之中,享受平静宜人的环境,不受外界的干扰。在宴席上,他们相互欢乐交谈,没有忙碌的感觉,表现出从容自在的心态。他们经历了千年岁月的变迁,但仍然保持着团结,彼此支持。诗的结尾提到秋天的到来,暗示着岁月的流转和凉意的增加,透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思考和对生命渐行渐远的感慨。
赏析:
此诗通过描绘六位老人的形象和描述他们的生活状态,展示了作者对老年人的敬重和对岁月流逝的思考。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是深沉而平和的,没有过多的哀伤或庸俗,展示了一种老年人的智慧和从容。通过描述园池和宴席的场景,诗中营造了一种宁静和欢愉的氛围,传达了一种追求内心宁静和快乐的意愿。最后提到的秋天的到来,增添了岁月流转的意味,暗示着生命的有限和渐行渐远的感慨。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老年人智慧和从容态度的赞美,以及对时光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思考,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