括囊又何谢。宋代。邵雍。高竹已可爱,况在垂杨下。幽人无轩冕,得此自可诧。枉尺既不能,括囊又何谢。贾生若知此,恸哭亦自罢。
《高竹八首》是宋代文学家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高竹已可爱,况在垂杨下。
幽人无轩冕,得此自可诧。
枉尺既不能,括囊又何谢。
贾生若知此,恸哭亦自罢。
中文译文:
高高的竹子已经很可爱,更何况它生长在垂柳的旁边。
隐居在幽静之地的人,没有华丽的官服,却得到了这样美好的环境,真是令人惊叹。
尽管我不能用金钱来回报这一切,但又何需感谢?
如果贾生(指贾谊)知道这种境况,他哭泣的悲伤也会自行停止。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高竹和垂柳共生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幽静自然环境的喜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高竹作为诗中的主题,象征着高洁、纯正和坚韧不拔的品质。与垂杨结合在一起,更增添了一种柔美和宁静的氛围。这种景象使得幽居之人感到惊奇和满足,他们无需世俗的权势和名利,仅仅通过与自然相融,就能够找到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诗的后半部分提到了贾生(指贾谊),他是东汉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作者暗示,如果贾生能够体会到这样的幸福和自然之美,他对世俗的痛苦和无奈也会有所释然。这里并不是在贬低世俗之物,而是在强调自然本真的价值和力量,以及与自然相处的重要性。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高竹和垂柳的美景,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通过与自然融合,人们可以找到内心的宁静和满足,远离尘嚣和烦恼。这首诗词传递了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自然之美和内心宁静的追求。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