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知或未明

出自宋代邵雍的《高竹八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zì zhī huò wèi míng,诗句平仄:仄平仄仄平。
高竹百馀挺,固知为予生。
忽忽有所得,时时闲绕行。
自信或未至,自知或未明
窃比于古人,不能无愧情。
()
予生忽忽:(形)①形容时间过得很快:离开杭州,~又是一年。[反]悠悠。②(书)形容失意或迷惘:~如有所失。
有所:有所,无所类同。有:存在。无:没有,不存在。所:此为代词。
闲绕行未至自知:1.自身知晓、明白。2.自然知晓。
未明窃比古人:泛指前人,以区别于当世的人。
不能:1.不可能;不能够。2.〈方〉不允许,不可以、不应该、没有能力。3.〈方〉不至于。
无愧情

《高竹八首》是宋代文学家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高竹百馀挺,
固知为予生。
忽忽有所得,
时时闲绕行。

自信或未至,
自知或未明。
窃比于古人,
不能无愧情。

中文译文:
高高的竹子有百余根,
我深知它们是为了我而生。
时而突然领悟到某种道理,
时常闲适地绕行其中。

我自信的境界或许尚未达到,
自我认知也许还未完全明晰。
我虚心地与古人相比较,
深感自己无法不感到愧疚之情。

诗意和赏析:
《高竹八首》以描绘高竹的景象为主题,通过与竹子的对话,表达了诗人对自身修养和境界的反思与思考。

诗中的高竹象征着高尚的品质和境界,它们屹立不倒,象征着诗人内心的追求和坚守。诗人深知自己的存在是为了追求高尚和真理,因此竹子与他的生命息息相关。

诗人在与竹子的对话中,时而突然领悟到某种道理,这种领悟是一种灵感的闪现,给予他启迪和指引。他从竹子身上体悟到生命的真谛和人生的意义,这种领悟时而突现,时而消退。

诗人对自己的修养和境界持有虚心的态度。他承认自己的境界可能尚未达到某种高度,他对自己的认知也许还不够明晰。他虚心地与古人相比较,意识到自己与古人相比还有很大的不足之处,因此感到愧疚和自责。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境界的追求和对自身修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谦虚、虚心的品质。通过与竹子的对话,诗人将自身的内心感受与自然景物相结合,传达了一种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