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归花谢日初长

出自宋代邵雍的《洛阳春吟》,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chūn guī huā xiè rì chū zhǎng,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
春归花谢日初长,燕语莺啼各息忙。
何故游人断来往,绿阴殊不减红芳。
()
游人:游人yóurén[visitortopark,etc;tourist;sight-seer]见“游客”
不减:不减bùjiǎn不次于,不少于其英雄本色不减当年

《洛阳春吟》是宋代文学家邵雍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春天归来的景象,表达了游人们为何断绝往来的疑问,并通过对绿阴与红芳的对比,展示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洛阳的春天吟唱,
花谢了,白天变得更长。
燕子不再啁啾,
黄莺也停止了歌唱。
为何游人们断绝来往,
绿树荫蔽并没有减少红花的芳香。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感慨和思考。首先,他描述了花谢春归的景象,指出春天的光景变得更长。这里的“花谢”表示春花已经凋谢,而“春归”则指的是春天归来的意味。接着,他提到燕子不再啁啾,黄莺也停止了歌唱,暗示着春天的热闹声音消失了。这里的“燕语莺啼各息忙”描绘了春天动物的安静状态。

然后,邵雍提出了一个疑问:“何故游人断来往?”他在这里思考为什么游人们断绝了对洛阳的访问。这可能是因为一些未知的原因,也可能是因为春天的景色已经不再吸引游人们的目光。

最后,他使用了绿阴和红芳的对比来展示春天的美丽和生机。尽管游人们不再来往,但洛阳的绿树荫蔽仍然茂盛,红花依然芬芳。通过这种对比,邵雍表达了春天的永恒之美和生命力。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描述春天的变化和游人们的离去,表达了作者对于春天的疑问和思考,同时展示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