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身幸而免

出自宋代邵雍的《感事吟》,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qí shēn xìng ér miǎn,诗句平仄:平平仄平仄。
古人不见面,止可观其心。
其心固无佗,而多顾义深。
今人不见心,正可观其面。
其面固无佗,而多顾利浅。
顾义则利人,顾利则害民。
利人与害民,而卒反其身。
其身幸而免,亦须殃子孙。
()
古人:泛指前人,以区别于当世的人。
见面:与…相见:跟这位老战友多年没~了。思想~。
可观:(形)①值得看:~之处|大有~。②指达到比较高的程度:这个数目相当~了。
今人:现代人;当代人。与“古人”相对。
不见:1.不曾相见。2.见不着;丢失。
害民子孙:儿子和孙子,泛指后裔。

《感事吟》是宋代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古人不见面,止可观其心。
其心固无佗,而多顾义深。
今人不见心,正可观其面。
其面固无佗,而多顾利浅。
顾义则利人,顾利则害民。
利人与害民,而卒反其身。
其身幸而免,亦须殃子孙。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人们心与面的观察和思考。作者通过对古人和今人的对比,揭示了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了改变。古人重视内心品质,注重道义深厚;而今人则更注重外在表面,追求利益的浅薄。作者警示人们,只重视个人利益而不顾及道义原则,不仅会损害他人,最终也会自食恶果,并给子孙带来不幸。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古人和今人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社会伦理观念的忧虑。在古人看来,一个人的内心品质和道义修养是最重要的,而现代社会则更多地强调外在的利益和表面功利。作者以对比手法,通过对心与面的描绘,表达了对当代人价值观念的担忧和批评。

诗中的“顾义则利人,顾利则害民”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即人们应该以道义和公益为重,而不是只追求个人利益。忽视道义和只追求利益的行为最终会带来反噬,不仅会害人害己,也会影响子孙后代。

通过这首诗词,邵雍呼吁人们应该重视内心的修养和道德选择,而不是仅仅追求外在的表面和短期的个人利益。这种思考和警示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引发人们对价值观念和社会伦理的思考和反思。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