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事吟

感事吟朗读

《感事吟》是宋代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古人不见面,止可观其心。
其心固无佗,而多顾义深。
今人不见心,正可观其面。
其面固无佗,而多顾利浅。
顾义则利人,顾利则害民。
利人与害民,而卒反其身。
其身幸而免,亦须殃子孙。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人们心与面的观察和思考。作者通过对古人和今人的对比,揭示了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了改变。古人重视内心品质,注重道义深厚;而今人则更注重外在表面,追求利益的浅薄。作者警示人们,只重视个人利益而不顾及道义原则,不仅会损害他人,最终也会自食恶果,并给子孙带来不幸。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古人和今人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社会伦理观念的忧虑。在古人看来,一个人的内心品质和道义修养是最重要的,而现代社会则更多地强调外在的利益和表面功利。作者以对比手法,通过对心与面的描绘,表达了对当代人价值观念的担忧和批评。

诗中的“顾义则利人,顾利则害民”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即人们应该以道义和公益为重,而不是只追求个人利益。忽视道义和只追求利益的行为最终会带来反噬,不仅会害人害己,也会影响子孙后代。

通过这首诗词,邵雍呼吁人们应该重视内心的修养和道德选择,而不是仅仅追求外在的表面和短期的个人利益。这种思考和警示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引发人们对价值观念和社会伦理的思考和反思。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朗读
()

猜你喜欢

面作天地玄,鼻有雁门紫。
既无左达承,何劳罔谈彼。
()
早弃浮屠学缀文,争知命薄第难登。
行吟月下敲门句,气味依然不脱僧。
()

锦地回阳气,璇霄易岁星。祥风来宇宙,晴霭散郊坰。

花胜争相媚,笙歌不暂停。试从天际望,山色总青青。

()

夜舒荷是若耶人,香散鸳鸯共影身。一段柔情看未足,故教绮笔写来真。

()

雪态垂垂鬓两边,官身底事厌蓬旋。秋风莼鲙归张子,春草池塘赋惠连。

诗卷清思出冰玉,扁舟活计任湖天。南山得去初心遂,冷笑襄阳孟浩然。

()
晴岚扑扑染人衣,龢意溶溶接岸陲。
春事平铺都放着,不应只认小桃枝。
()

忆昨同君访月林,几年相别到于今。
江山花草生诗梦,风雨忧愁长道心。
久矣无波观古井,修然得趣听鸣琴。

()

烟客以铁耕,霞起赤城日。泰山老父来,共种中林木。

()
头颅幸获免奸锋,甘分江湖老钓篷。
老得一州聊自慰,相望千里与谁同。
已欣台省登群俊,犹数湖湘卧病翁。
诗就醉余频走笔,待观云海戏群鸿。
()

却忆天台去,移居海岛空。观寒琪树碧,雪浅石桥通。

漱齿飞泉外,餐霞早境中。终期赤城里,披氅与君同。

()
翠幄园林,火云方绽南薰起。
玉轮天外。
夜色凉如水。
况有清歌,劝我尊浮蚁。
()

玉容寂寞谁为主。寒食心情愁几许。前身清澹似梅妆,遥夜依微留月佳。
香迷胡蝶飞时路。雪在秋千来往处。黄昏著了素衣裳,深闭重门听夜雨。

()

帝家安邑棘篱中,贼靡奸渠四面雄。
汉士当时惟北海,一朝青史见臧洪。

()

当年天子已蒙尘,中外安危寄此身。首建一言存社稷,独鸣孤掌定君臣。

丹心纵死还如铁,碧血长埋未化磷。千载湖山留正气,不须涕泪洒松筠。

()

忆昔封书与君夜,金銮殿后欲明天。
今夜封书在何处?庐山庵里晓灯前。
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

()
奎墨西来,落笔处、亲蒙天笑。
谁信道、郡人生怕,福星移照。
宾客唱予还和汝,使君安老兼怀少。
况醉能同乐醒能文,新腔妙。
()
深禁好春谁惜,薄暮瑶阶伫立。
别院管弦声,不分明。
又是梨花欲谢,绣被春寒今夜。
寂寂锁朱门,梦承恩。
()
支提佛法无多子,何必胡僧劝举扬。
好对春风二三月,鹧鸪啼处百花香。
()
双阙生闉夜不关,金车宝马晓应还。
亭亭明月临瑶席,灼灼华灯照玉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