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者为天

出自宋代邵雍的《观物吟》,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yuán zhě wèi tiān,诗句平仄:平仄仄平。
一气才分,两仪已备。
圆者为天,方者为地。
变化生成,动植类起。
人在其间,最灵最贵。
()
两仪:是中国道教文化术语,在中国古典哲学中指的是“阴阳”,主要为黑白双色,乃大道之本。天地初开,一切皆为混沌,是为无极,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为阴阳。《易经》:“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圆者为天方者生成:具有长成、形成、养育等意思。在实际生活应用当中,根据不同环境,其意思有很大扩展。

诗词:《观物吟》
朝代:宋代
作者:邵雍

一气才分,两仪已备。
圆者为天,方者为地。
变化生成,动植类起。
人在其间,最灵最贵。

中文译文:
天地之间,气体自然分开,两种原始力量已经准备好。
圆形代表天,方形代表地。
变化和生成在不断进行,动物和植物各自出现。
人类存在于其中,是最灵活和最宝贵的存在。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观物吟》是宋代哲学家和文学家邵雍创作的作品。诗词以观察自然界为主题,通过对宇宙的抽象描述和哲学思考,表达了一种对宇宙和人类存在的理解。

诗词开篇以“一气才分,两仪已备”来描绘宇宙的初始状态。一气才分指的是宇宙最初的一种气体形态,而两仪则表示天地的两种原始力量。这里的“一气”可能指的是太极的概念,即阴阳两极的合一。作者通过对天地气象的象征性描述,表达了宇宙的起源和基本构成。

接下来,诗中运用了圆和方的象征意义。圆形象征天,方形象征地。这种象征性的描绘强调了天地之间的对立与统一,圆方结合的图像也体现了宇宙的和谐与平衡。

诗词接着表达了变化和生成的过程。作者提到了动物和植物的出现,暗示了宇宙中生命的多样性和繁荣。这种变化和生成的过程也体现了宇宙的无穷魅力和无尽可能性。

最后两句表达了人类在宇宙中的独特地位。人类被描述为“最灵最贵”的存在,强调了人类的智慧和尊贵。这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对人类在宇宙中的角色和责任的思考,人类应当珍视自己的存在,认识到自己作为宇宙一部分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宇宙和人类存在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作者对宇宙的奥秘和人类的独特价值的体悟。它展示了邵雍对宇宙哲学的思考和对人类自身的思考,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