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夫非是爱吟诗

出自宋代邵雍的《首尾吟》,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áo fū fēi shì ài yín shī,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处否时。
信道而行安有悔,乐天之外更何疑。
受疑始见周公旦,经阨方明孔仲尼。
大圣大神犹不免,尧夫非是爱吟诗
()
切虑万世:1.很多世代,指年代非常久远。2.天子或诸侯死亡。
遭遇:(动)碰上;遇到(敌人或不好的事):~不幸。②(名)指生活中不幸的经历:他的~凄惨。
圣人:1.德高望重、有大智、已达到人类最高最完美境界的人,有时也专指孔子。2.封建时代对君主的尊称。
贤人:贤人xiánrén德才兼备的人。《庄子.天地》:'通于一而万事毕。'
可能:(形)表示可以实现:~性|动员一切~动员的力量。②(动)也许;或许:他~去了。③(名)能成为事实的属性;可能性:结果有两种~。

诗词:《首尾吟》
作者:邵雍(北宋)

尧夫非是爱吟诗,
诗是尧夫处否时。
信道而行安有悔,
乐天之外更何疑。

受疑始见周公旦,
经阨方明孔仲尼。
大圣大神犹不免,
尧夫非是爱吟诗。

中文译文:

尧夫并不是因为喜欢吟咏诗歌,
而是在他处于何种境地时才吟咏诗歌。
只有坚守信仰并实践,才能安然无悔,
在乐天之外还有什么可疑问的呢?

受到怀疑才能明白周公旦的伟大,
经历阻隔才能体悟孔仲尼的智慧。
即使是伟大的圣人和神灵也难以免俗,
尧夫并不是因为喜欢吟咏诗歌。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于吟咏诗歌的看法,以及诗歌与人生境遇的关系。诗中的“尧夫”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尧帝,他被认为是伟大的君主,同时也是一位具有高尚品德和智慧的人。诗人通过尧夫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诗歌的态度。

作者首先指出尧夫吟诗并不是出于对诗歌本身的喜爱,而是在特定的境遇中才会吟咏。这种观点反映了作者对于诗歌的功利性的思考,认为诗歌应该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而非仅仅为了追求艺术本身。

接着,诗人强调了诗歌的作用。他说,只有坚守信仰并实践,才能在行为上不后悔。在这种信仰的指引下,对于那些积极向上、乐观向前的人来说,诗歌的意义就不言而喻了。

在下一节中,作者提到了周公旦和孔子,他们都是古代伟大的人物。通过受到他们的质疑和审视,才能认识到他们的伟大。这一点暗示了作者认为,只有在经历挫折和考验之后,人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领悟伟大的思想和智慧。

最后,作者指出,即使是伟大的圣人和神灵,也无法免除俗世的束缚。这句话传达了一种对于人性的思考,暗示了人们在追求卓越和超越的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困扰和限制。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于诗歌与人生关系的思考,主张将诗歌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诗歌来表达对于信仰、智慧和人性的思考。通过对尧夫、周公旦和孔子的描绘,突出了诗歌在人类经历和认知中的重要作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