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笛横吹沧海月

出自宋代白玉蟾的《华阳堂二咏》,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tiě dí héng chuī cāng hǎi yuè,诗句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不著人间一点尘,满堂尽是学仙人。
衣衫总带烟霞色,杖屦相随云水身。
铁笛横吹沧海月,纸袍包尽洞天春。
而今会聚十方客,认看何人是洞宾。
()
不著,人间,满堂,尽是,仙人,衣衫,烟霞,杖屦,相随,纸袍

《华阳堂二咏》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白玉蟾。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不著人间一点尘,
满堂尽是学仙人。
衣衫总带烟霞色,
杖屦相随云水身。

铁笛横吹沧海月,
纸袍包尽洞天春。
而今会聚十方客,
认看何人是洞宾。

译文:
没有著迷于人间的一丝尘埃,
满堂都是修仙的人。
衣衫上总是带有烟霞的颜色,
手持仙杖,脚踏云水。

铁笛横吹着沧海之上的明月,
纸袍里包裹着洞天的春天。
如今聚集了来自十方的客人,
看看究竟是哪一位洞宾。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华丽壮观的场景,华阳堂中聚集了一群修仙的人。他们摆脱了尘世纷扰,追求超凡的境界。他们的衣衫散发出神秘的烟霞色彩,仿佛与仙境相连。他们手持仙杖,脚踏云水,象征着他们修行的成果和超越尘世的能力。铁笛吹奏着沧海之上的明月,纸袍包裹着洞天的春天,描绘了修仙者们追求的美好景象。

诗人通过描绘华阳堂和其中的修仙者,表达了对超脱尘世、追求卓越境界的向往和赞美。这些修仙者聚集在一起,互相交流修行心得,彼此认可和尊重。最后的句子中,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询问在众多修仙者中,究竟是哪一位洞宾,洞宾是道教中的神仙,象征着修行的圆满和成就。

赏析:
这首诗词以华丽的修辞和意象,描绘了修仙者的境界和愿景。诗人通过运用烟霞、仙杖、云水等意象,营造了一个神秘而超凡的氛围。诗中的华阳堂象征着修仙者的聚集地,寓意着修行的社群和共同追求。整首诗词流畅而富有节奏感,用词质朴而富有意境。

诗人对修仙的态度充满赞美和向往,通过描绘修仙者的场景和形象,传达了一种追求超脱尘世、追寻精神境界的情感。诗词中的问题,提醒读者在众多修行者中,寻找和珍视那个成就圆满的洞宾。整首诗词给人以美好的想象和向往,展示了宋代文人对修仙理念的追求和推崇。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白玉蟾

白玉蟾(1134~1229),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白玉蟾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