盎盎阳春保大和

出自宋代洪咨夔的《岸行》,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àng àng yáng chūn bǎo dà hé,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少年血气暗消磨,盎盎阳春保大和
已放杏花风味短,未酸梅子典刑多。
一官满去鱼无饵,万里归来燕有窠。
但愿时平蚕麦好,免教人问蜀如何。
()
少年:指年龄在十岁上下到十五六岁阶段的人。
血气消磨:(动)①使意志、精力等逐渐消灭:~志气。②度过(时间,多指虚度):~时光。[近]消遣。
大和杏花风味:(名)事物的特色(多指地方色彩):~小吃|家乡~|四川~。
归来:(动)回来:胜利~|自海外~。
但愿:只希望。
麦好

《岸行》是宋代洪咨夔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少年血气暗消磨,
盎盎阳春保大和。
已放杏花风味短,
未酸梅子典刑多。
一官满去鱼无饵,
万里归来燕有窠。
但愿时平蚕麦好,
免教人问蜀如何。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少年血气的消磨和时代的变迁,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关切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对杏花和梅子的比喻,表达了人生短暂和时光易逝的主题。诗人还通过描绘官场的残酷和艰辛,以及对安定时局和农业丰收的期盼,展现了对社会和国家的思考和祝愿。

赏析:
1. "少年血气暗消磨,盎盎阳春保大和":诗人以少年的血气暗淡和阳春的盎然保持为开篇,反映了年少时的豪情壮志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2. "已放杏花风味短,未酸梅子典刑多":杏花的风味短暂,象征着美好的时光易逝;梅子还未酸涩就被用于典刑,体现了社会的残酷和不公。
3. "一官满去鱼无饵,万里归来燕有窠":描绘了官场的险恶和无情,一旦官位满了就无法再得到供养,而万里归来的燕子却有了窝巢,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4. "但愿时平蚕麦好,免教人问蜀如何":诗人表达了对社会安定的期望,希望蚕桑兴旺、农田丰收,以免人们陷入苦难之中。"问蜀如何"则暗示了对社会动荡的忧虑,希望国家能够太平安定。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对时代变迁和社会现象的思考,透过对自然景物和官场生活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时代和社会的关切,并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