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访其间隐君子。宋代。文同。行父须生公相家,修洁不类在纨绮。岂惟浩荡爱古学,实亦纵横晓时事。孟州之民尔何幸,一旦得此贤半刺。定知未几政清简,日日案头诗满纸。河阳花开酒休{左言右尼},太行云飞楼好倚。若因行县至盘谷,为访其间隐君子。
《送吕希彦司门通判河阳》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文同。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送吕希彦司门通判河阳,
行父须生公相家。
修洁不类在纨绮,
岂惟浩荡爱古学,
实亦纵横晓时事。
孟州之民尔何幸,
一旦得此贤半刺。
定知未几政清简,
日日案头诗满纸。
河阳花开酒休左言右尼,
太行云飞楼好倚。
若因行县至盘谷,
为访其间隐君子。
诗意:
这首诗是为了送别吕希彦,他是一位被任命为河阳司门通判的官员。诗人表达了对吕希彦的赞美和祝愿,并表达了对他清廉、有学识、通晓时事的欣赏之情。诗人认为孟州的人民非常幸运,因为他们有了这样一位贤明而有才华的官员。诗人预感吕希彦的政绩将会很快清明简正,并且他的案头将满是他写的诗。诗中还描绘了河阳的花开和太行山的云飘,表达了对吕希彦未来成功的祝愿。最后,诗人表达了他想要去探访吕希彦的愿望,以了解他在行县和盘谷之间的隐居生活。
赏析:
这首诗以送别吕希彦为主题,通过对他的赞美和祝愿,展示了诗人对贤明官员和清廉政治的向往。诗人对吕希彦的赞美主要集中在他的学识和对时事的了解上,认为他既有广博的古代学问,又通晓当代的政治动态。诗人认为河阳的花开和太行山的云飘都象征着美好的景象,暗示了吕希彦未来在政治和生活中的成功。最后,诗人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够去拜访吕希彦,与他分享隐居生活的乐趣。
整首诗以平易近人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吕希彦的赞美和祝福,并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个人情感来增强诗歌的意境。这首诗词展示了宋代文人对清廉政治和有才华的官员的崇敬之情,体现了当时社会对道德和才能的重视。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文同。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