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使贴地不得翔。宋代。文同。胡侯外补来钱塘,所居之山名凤凰。不知元本发何处,蛇颈鱼尾盘高冈。婆娑欲下大江饮,万里一息头低昂。谁将浮图压两翅,直使贴地不得翔。前人眼俗不知顾,会有贤者来形相。怜汝困欲共汝语,故近汝咮营斯堂。起居饮食不离上,外孰有耳听琅琅。应云汝德未衰在,旦暮可起鸣朝阳。
诗词:《寄题杭州通判胡学士官居诗四首·凤咮堂》
凤咮堂,满朝官;
傍山看水,外宅传。
谁知元本发何处?
蛇颈鱼尾,盘高冈。
欲下江饮,万里一长。
谁能将浮图压两翅?
令人贴地,不得翔。
前人眼俗,不知顾;
后有贤者,来形相。
怜汝困欲,共汝语;
故近汝咮,营斯堂。
起居饮食,不离上;
外孰有耳,听琅琅。
应云汝德,未衰在;
旦暮可起,鸣朝阳。
中文译文:
凤咮堂,满朝的官员们;
靠山观赏水景,所居之地广为传颂。
谁知道它的源头来自何处?
它的形状如蛇颈鱼尾,蜿蜒盘旋在高冈上。
想要飞下来在江水中畅饮,却有万里长途一气呵成。
有谁能够将凤咮堂的高傲形象压制下来?
使它贴地行走,无法展翅高飞。
前人目光浅薄,不知欣赏之处;
而后来会有贤者,能够理解并赞美它的形态。
怜悯你困顿的心愿,与你共同交流;
因此我靠近你的凤咮堂,凭借这座堂宇寻求心灵的滋养。
起居饮食无离上者,指的是官员们的生活不离职务和责任;
外界谁人能够体验其中的琅琅声音?
应当说,你的德行并未衰退;
早晚可鸣起,唤醒朝阳。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同创作的,题材为杭州通判胡学士的官居之地凤咮堂。诗人表达了对胡学士的敬佩和赞美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官员应当坚守职责,奉公守法。
诗中描绘了凤咮堂外形独特的景象,形容其如蛇颈鱼尾盘旋在高冈之上。这种形象寓意官员应当保持高昂的精神和崇高的品质,不被俗世所染。
诗人以凤咮堂为象征,表达了对前人眼界狭隘的不满,认为他们无法理解和欣赏凤咮堂的价值。然而,他相信后来会出现贤者,能够真正理解和赞美凤咮堂的美丽和意义。
诗中也传达了诗人怜悯胡学士困顿的心愿,愿意与其共同交流,靠近凤咮堂,一同寻求心灵的滋养。
最后几句表达了官员应当忠于职守,不离上级的指示,饮食起居都应与之相符。而外界的人很难体会到其中的琅琅声音(指官场内部的事务与琐碎),只有真正了解和拥有才能体会其中的美妙。
整首诗以凤咮堂为象征,通过描写其形态和寓意,表达了对胡学士的敬仰和赞美,同时也蕴含了对官员应有品质和责任的思考。诗中充满了对高尚精神和理想境界的追求,呼唤着有识之士的出现,以拯救时代的浮躁与庸俗。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文同。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