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朗读

《和》是一首宋代邵雍所作的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天启夫君八斗才,
野人中路必须回。
神仙一句难忘处,
花外小车犹未来。

诗意:
这首诗以一种幽默而戏谑的方式,描述了一个有才华的人在旅途中的遭遇。诗中的"天启夫君"指的是指名邵雍自己,他以八斗(古代计量单位)的才华自居。"野人中路必须回"表明即使是有才华的人也会面临困境,不得不回到原来的地方。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神仙的向往,但他也感叹神仙境界难以企及,因此他仍在花外等待着小车的到来,意味着他仍未达到理想境地。

赏析:
这首诗词融合了幽默和讽刺的元素,以调侃自嘲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对才华和追求的思考。诗中以"天启夫君"自称,显示了邵雍对自己才华的自信,但接着描述了才华者在人生旅途中的困境和挫折感。"野人中路必须回"反映了人生中的曲折和无法预测的变化。虽然诗人向往神仙境界,但他也认识到这是难以实现的,因此仍然在等待着理想的到来。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人生的起伏和对理想的追求。通过幽默和自嘲的手法,邵雍展示了对才华与命运的思考,呈现出对于人生的深刻洞察和对理想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朗读
()

猜你喜欢

黄钟毁弃鸣瓦釜,古来才智贱如土。
杨公浩歌声可怜,巢居知风穴知雨。
怜君面色莹有光,未似相君便饮乳。
胡为决去不可留,别意殷勤辞更苦。
()

石榴枝袅夏风凉,鹦鹆双双闹日阳。啄取锦囊红子破,甘浆流出带清香。

()
鸣泉鸣泉,经云而潺湲。
拔为毛骨者修竹,蒸为云气者霏烟。
山夔莫能隐其怪,野翟讵敢藏其奸。
茅庐肃肃,昔有人焉。
()
沙边细路少人行,只有闲花树树明。
水阁经春尘自满,风帘终日鸟争鸣。
躬耕岂愿将军顾,肥遁聊成处士名。
白鹭晴烟满平野,老夫于此最关情。
()
老骥千里志,元龙百尺楼。
想同湖海心,逸气横清秋。
()
枕痕如劚。
一线红生肉。
睡起娇羞无语,远山坐对横轴。
()

向蘼芜、同话去年秋。香草半含愁。怅西风易暮,筝抛别院,笛咽高楼。

一字羌无题处,还见柳枝柔。招影红阑外,小舣轻舟。

()

大雄真迹枕危峦,梵宇层楼耸万般。日月每从肩上过,

山河长在掌中看。仙峰不间三春秀,灵境何时六月寒。

()
家常侍客劝三杯,鴆酒不消吃一盏。
当时裂破夜叉头,顶门突出醯罗眼。
()

星斗阑干晓,窗扉昽昒明。金门与茅店,一种是鸡声。

()

一笑无秦帝,飘然向海东。

谁能排大难?不屑计奇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