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不遗幽士力

出自宋代曾几的《游沧浪亭诗》,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tàn tǎo bù yí yōu shì lì,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丘壑园林得我惊,兹游便足了馀生。
飞来嶓冢横空翠,流出沧浪彻底清。
探讨不遗幽士力,招邀难得主人情。
波间渔父还知否,已挂朝冠不濯缨。
()
丘壑:(名)①山谷,借指隐居的地方:埋名~。②比喻深远的思虑:胸有~。
园林:(名)种植花草树木供人游赏休息的地方:苏州~。
流出探讨:(动)研究讨论:~人生。
不遗幽士难得:(形)①不容易得到或办到,含有“可贵”的意思:~的机会|~的场合|人才~。②表示不常常(出现或发生):~一见|~一遇|~糊涂。
主人:(名)①权力或财物的所有者:人民是国家的~。②接待宾客的人(跟“宾”“客”相对)。③旧时雇用仆役的人。
渔父:渔翁,捕鱼的老人。
知否朝冠濯缨:洗涤帽缨。语本《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游沧浪亭诗》是宋代曾几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

丘壑园林得我惊,
兹游便足了馀生。
飞来嶓冢横空翠,
流出沧浪彻底清。

探讨不遗幽士力,
招邀难得主人情。
波间渔父还知否,
已挂朝冠不濯缨。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游览沧浪亭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园林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感悟。

首先,诗人在游览丘壑园林时感到非常惊叹,认为这次游览已经足够使他余生满足了。丘壑园林可能指的是一片山水之地,充满了壮丽的景色和自然之美。诗人通过游览这里,感受到了丰富的美感和内心的满足。

接着,诗人描述了一只翠色的鸟从遥远的山冢上飞来,形成了一道美丽的景象。这里的嶓冢指的是古代墓冢,而鸟的飞来给诗人带来了一种翠绿的视觉冲击。沧浪指的是一种清澈透彻的水,流出沧浪可以理解为水流从源头流淌出来,清澈见底,给人以清净的感觉。

诗的下半部分,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幽士的探讨和主人的招待之情的向往。幽士指的是隐居山野的文人墨客,他们以清静自守的生活态度为人称道。诗人希望能够与这些幽士交流并汲取他们的学识和智慧,但是招邀难得主人情,说明与这些幽士结交并非易事。主人可能指的是那位拥有这片园林的人,他的招待和待客之情是珍贵的。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渔父的询问,渔父在波间打渔是否知道这些幽士的情况。这里渔父可能象征着普通人,诗人希望普通人也能够了解并关注到这些幽士的存在和境遇。而最后一句描写了已经挂上朝冠的诗人,不再清洗冠缨,暗示他已经在文化和官职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不再追求名利,而是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和人生的意义。

整首诗写景描写细腻,通过描绘园林景色、鸟飞水流等自然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人生的思考。同时,诗中还融入了对于幽士和主人情的向往,以及对普通人关注和理解的呼唤。整体上,这首诗词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人生和人情的独特感悟和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曾几

曾几(1085--1166)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曾几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