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复梦灵壁。宋代。曾几。爱山已成痴,爱石又成癖。徒闻有丝溪,时复梦灵壁。太湖只在眼,曾未收寸碧。多自五岭来,仍烦百书索。何侯小峥嵘,湖水深处得。苍润波涛馀。巉岩鬼神力。摩挲复湔洗,攘取畏宾客。偶然及幽事,遣送初不惜。俄顷交定盟,欢焉慰岑寂。夺君书几间,坐我洞庭侧。持还岂人情,藏去有惭色。苦乏仇池篇,如何满高直。
《何德器赠太湖石》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曾几。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爱山已成痴,爱石又成癖。
徒闻有丝溪,时复梦灵壁。
太湖只在眼,曾未收寸碧。
多自五岭来,仍烦百书索。
何侯小峥嵘,湖水深处得。
苍润波涛馀,巉岩鬼神力。
摩挲复湔洗,攘取畏宾客。
偶然及幽事,遣送初不惜。
俄顷交定盟,欢焉慰岑寂。
夺君书几间,坐我洞庭侧。
持还岂人情,藏去有惭色。
苦乏仇池篇,如何满高直。
诗意解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太湖石的深深热爱和追求的心情。诗人曾几表示自己已经对山水产生了痴迷的情感,而对太湖石更是成了一种癖好。他听闻有一条丝绸般的溪流,时常梦见灵动的石壁。太湖石对他来说只存在于眼前,却未曾真正拥有一块碧绿的太湖石。他来自五岭,却仍旧为了太湖石而烦忧、苦苦索求于各种书籍。
然而,何侯(指太湖石制作工匠)却能在太湖的深处得到太湖石,他们具有深邃的湖水、苍润的波涛和巉岩间鬼神般的力量。太湖石摩挲过并沐浴过太湖的波浪,攘取了外来的客人所畏惧。作者偶然得到太湖石的幽事,起初不舍得将其送走。但不久之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互相欢乐,慰藉了诗人内心的寂寥。他夺得了太湖石的几块,坐在洞庭湖边,与太湖石为伴。
然而,诗人认为将太湖石带回来并不符合人情,因为带走太湖石会带来羞愧之色。他感到遗憾没有能够拥有一块仇池(出产太湖石的地方)的太湖石,因为它们才能真正满足他的渴望。
赏析:
这首诗词以作者对太湖石的热爱和追求为主题,通过对太湖石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向往和对物质的追求。诗人用痴迷和癖好来形容自己对山水和太湖石的喜爱,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情感和向往之情。
诗词中夹杂着对太湖石的种种赞美,将其描绘成湖水深处的鬼神之物,富有神秘力量。太湖石象征着自然的力量和灵性,与作者内心的寂寥和追求形成了对比。诗中还展现了诗人对太湖石的追寻之路,从五岭到百书索引,显示了他对太湖石的执着和不懈的努力。
诗词中的何侯是一个象征性的人物,他能够在太湖深处获取太湖石,具有独特的技艺和洞察力。他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互相欢乐,以及作者对太湖石的敬重和崇拜。
整首诗词以太湖石为中心,通过描绘太湖石的神秘和珍贵,表达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敬畏。在追求太湖石的过程中,诗人经历了痴迷、苦苦索求、欢乐和遗憾等情感,通过这些情感的变化,展示了他对太湖石的独特情感和对美的追求的执着。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太湖石的热爱和追求,通过对太湖石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美的追求。诗词中的情感转折和意境的变化使得整首诗词充满了生动和情感的张力,令人产生共鸣。
曾几(1085--1166)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曾几。曾几(1085--1166)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