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夕果何夕

出自宋代曾几的《晁侍郎折赠芍药三种》,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jīn xī guǒ hé xī,诗句平仄:平平仄平平。
室空无侍者,终日延白光。
今夕果何夕,粲者忽在旁。
得非散花天。
来试铁石肠。
非罗复非绮,何物为衣裳。
或浓若猩血,或浅若鹅黄。
或如淡胭脂,薰以百和香。
竟不可意解,发书问何祥。
乃知延阁老,买得从维扬。
自不耐渠恼,幽怀可禁当。
牢辞又不敢,熟视徒彷徨。
吾闻诸古人,物美应献王。
呼儿燎沈水,持以供虚皇。
()
侍者,白光,粲者,在旁,散花,铁石肠

《晁侍郎折赠芍药三种》是一首宋代曾几创作的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室空无侍者,终日延白光。
今夕果何夕,粲者忽在旁。
得非散花天,来试铁石肠。
非罗复非绮,何物为衣裳。
或浓若猩血,或浅若鹅黄。
或如淡胭脂,薰以百和香。
竟不可意解,发书问何祥。
乃知延阁老,买得从维扬。
自不耐渠恼,幽怀可禁当。
牢辞又不敢,熟视徒彷徨。
吾闻诸古人,物美应献王。
呼儿燎沈水,持以供虚皇。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人在空室中度过的一天,他整日被白光所延续。然而,晚上突然出现了一束明亮的光芒,使他感到惊讶。他怀疑这是不是芍药天赐的礼物,于是用铁石肠进行试探。这束光芒并非是丝绸或锦缎,他无法确定这是什么样的衣裳。有时它浓郁如猩血,有时浅淡如鹅黄,有时又像淡胭脂,散发着各种香气。这让他感到难以理解,于是写信向他的朋友询问其中的含义。通过回信,他才知道这束光芒是他从维扬购买的芍药所引起的。他的朋友告诉他,他之所以能够购得这些花,是因为延阁老人买来献给了国王。这个消息使他感到欣慰,因为他不堪忍受他的朋友的烦恼,而他的内心感到安宁。他无法拒绝这些芍药,但也不敢直接接受,只能默默地观察。他听说古代的人们会把美好的物品献给国王,于是他呼唤孩子来,点燃沈水,将芍药献给了天上的神明。

这首诗词以精细的描写和隐晦的意象展示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对人世间的烦恼的逃避。诗中的芍药象征着美丽和纯洁,而光芒则代表着神秘和超凡的存在。作者在寻找美的过程中感到困惑,他无法完全理解美的本质,但他对美的追求仍然存在。通过引用古代人向国王献上美好事物的传统,作者表达了对美的价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对现实生活的烦恼的反思。通过对芍药和光芒的隐喻,诗人探讨了美的本质和人们对美的追求。整个诗词给人一种幽静而又神秘的感觉,通过对色彩、香气和光芒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美的氛围。诗人通过对古人传统的提及,展示了对美的价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体而言,这首诗词在形象描写和意象抒发方面富有美感,同时也透露出对美的追求和对现实生活的烦恼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曾几

曾几(1085--1166)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曾几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