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鞭宁待父师哉

出自宋代刘克庄的《忆昔二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ì biān níng dài fù shī zāi,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犹记颛蒙昔未开,自鞭宁待父师哉
残编常到鸡声彻,警枕频惊蝶梦回。
且可遍参学童子,未应一跳至如来。
丛林个个谈宗旨,谁是禅家大辩才。
()
颛蒙昔自鞭宁待父师参学童子:指未成年的人,在武侠小说里把完全没有性经验的男子也称做“童子”。
丛林:(名)①茂密的树林:热带~。②和尚聚集修行的处所,泛指大寺院。后道教也沿用此名。
宗旨:(名)主要目的和意图:以弘扬集体主义为~。[近]主旨。
辩才:辩才biàncái善于辩论的才能颇有辩才

《忆昔二首》是宋代刘克庄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犹记颛蒙昔未开,自鞭宁待父师哉。
我仍然记得颛蒙山在很久以前还没有开垦,自己鞭打着等待着父亲和老师的到来。

残编常到鸡声彻,警枕频惊蝶梦回。
我常常在天亮前就醒来,鸡鸣声传遍整个村庄,我被惊醒的频率多得让我觉得自己像只惊飞的蝴蝶。

且可遍参学童子,未应一跳至如来。
我可以到处参观学习,但我还没有能够一跃而至如来佛陀那样的境界。

丛林个个谈宗旨,谁是禅家大辩才。
在寺庙里,每个人都在谈论宗旨,但谁才是真正的禅宗大辩才呢?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作者的回忆和思考,表达了对过去的记忆和对未来的期待。作者回忆起颛蒙山未开垦的时期,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留恋和对成长的渴望。他在清晨被鸡鸣声惊醒,暗示了他对于生活的警醒和对于梦想的追求。作者希望能够广泛学习,但他也意识到自己还没有达到如来佛陀那样的境界。最后,他提到丛林中的人们在讨论宗旨,暗示了他对于禅宗思想和智慧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于禅宗大师的敬仰和好奇。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通过对自然、生活和智慧的描绘,展示了宋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刘克庄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刘克庄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