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枝不动月光午。宋代。梅尧臣。风枝不动月光午,况是高台过新雨。吴客方思千里归,不负洛阳尘与土。到时水落鳜鲈肥,香稻初炊鱠红缕。休言羊酪敌蓴羹,我亦长吟念东楚。平胡马嘶谁可留,去去相望富春渚。
《路中月夕登霁景台与唐英话别》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风枝不动月光午,
况是高台过新雨。
吴客方思千里归,
不负洛阳尘与土。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夜晚的景象。风吹拂着树枝,月光照耀下午夜,而且还下过新雨。诗人思念远方的吴地客人,他们正怀念着千里之外的家乡。诗人表示自己不会辜负洛阳的尘土,也就是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到时水落鳜鲈肥,
香稻初炊鱠红缕。
休言羊酪敌蓴羹,
我亦长吟念东楚。
诗人预言着未来的景象,当水退去时,鱼肉将会丰美,新鲜的稻谷将会煮成红色的鱼汤。诗人告诉读者不要再提起羊酪与蓴羹,因为他也会长时间地吟唱并思念着东楚之地。
平胡马嘶谁可留,
去去相望富春渚。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离别之情。平原上的胡马嘶鸣,没有人能留住它们。诗人告别了唐英,他们相互望着遥远的富春渚,彼此之间的离别之情无法言表。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离别之情,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友人的离别之情。同时,诗中也融入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整体而言,这首诗词充满了离愁别绪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共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