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皆跖徒。宋代。梅尧臣。周当战国时,何为守静正。干戈既日寻,仁义固不竞。天下皆跖徒,宁知圣为圣。是将万物齐,不顾千金聘。所以忘形骸,所以保性命。安能小仲尼,岂不识世病。我从魏公来,访古停乌榜。聊识贤者心,吁嗟一长咏。
《陪淮南转运魏兵部游濠上庄生台》是宋代梅尧臣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陪伴淮南转运魏兵部游濠上庄生台,
在战国时期,周公何为守持正道。
战争的武器日复一日地寻找,
仁义却无法竞争。
天下的人都是浮躁的,
谁能知道圣人是真正的圣人。
他将万物都视为平等,
不顾千金的招揽。
这样才能忘却自己的形体,
这样才能保全性命。
小仲尼怎能明白,
世间的疾苦呢。
我从魏公那里来,
寻访古代的停泊之地。
只是为了了解贤者的心意,
唉叹之余,长篇吟咏一番。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周公为引子,表达了对战争和人性的思考。诗中提到战争的无休止和人们对权力的追逐,与仁义相比,显得微不足道。诗人认为,真正的圣人应该超越物质的诱惑,将万物看作平等,不为金钱所动。通过忘却自我,保全性命,诗人呼唤小仲尼(指孔子)应该认识到世间的病态。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贤者心意的探寻,对古代智慧的向往和思考。
这首诗词通过对战争、人性和智慧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和平、仁义和智慧的向往。同时,诗中运用了对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使诗词更具表现力和思考性。整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引发读者对于人性和智慧的思考。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