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弟母不往。宋代。梅尧臣。驱车入蜀时,有弟母不往。留妇侍母傍,以子嘱妇养。昨得阊门书,妇子死泉壤。此心那得安,弃官提辔鞅。东驰三千里,鬻马求吴桨。吴桨速如飞,归来拜堂上。堂前去时树,已觉枝条长。岂无怀抱感,为寿酌春醠。
《送滕寺丞归苏州》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诗人驱车入蜀时,因弟弟和母亲不愿同行,而留下妻子侍奉母亲,并嘱咐妻子好好照顾孩子。最近收到了来自苏州的家书,却得知妻子已经去世,埋葬在泉壤之中。诗人的内心无法平静,于是他放弃了官职,提起缰绳,驾车东驰三千里,去吴地购买桨子。桨子迅速如飞,诗人归来后,立即拜堂祭祀。在离开时,他注意到家前的树木已经长出新枝。诗人感叹自己的内心无法平静,为了庆祝生命的延续,他决定举行寿宴,饮用春天酿造的美酒。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诗人的行程和家庭变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诗人放弃了官职,选择离开家乡,体现了他对家庭的责任和对妻子的思念之情。诗中的桨子象征着回归家庭的希望和渴望,而家前的树木的新枝则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希望的重生。整首诗词以悲痛和希望交织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家庭和生命的珍视,以及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怀念之情。
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驱车入蜀时,有弟母不往。
留妇侍母傍,以子嘱妇养。
昨得阊门书,妇子死泉壤。
此心那得安,弃官提辔鞅。
东驰三千里,鬻马求吴桨。
吴桨速如飞,归来拜堂上。
堂前去时树,已觉枝条长。
岂无怀抱感,为寿酌春醠。
希望这个分析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