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时识风候。宋代。梅尧臣。鸣驰出西域,衔尾自连连。汉驿凌云去,胡人踏雪牵。常时识风候,过碛辨沙泉。老觉肉封侧,犹蒙锦帕鲜。
《橐驰》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梅尧臣。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鸣驰出西域,衔尾自连连。
汉驿凌云去,胡人踏雪牵。
常时识风候,过碛辨沙泉。
老觉肉封侧,犹蒙锦帕鲜。
诗意:
这首诗以描绘西域交通线路上的马车为主题,表达了旅行和边疆生活的艰辛与奇特之处。诗人通过描写马车行进的场景,表达了对边疆旅行的理解和感受,展现了边塞风光的壮丽和边疆生活的艰难。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西域马车的奔驰景象。"鸣驰"和"衔尾自连连"形容马车奔驰的速度和连绵不断的马队。"汉驿凌云去,胡人踏雪牵"表达了汉人和胡人在边疆上的往来和交流,同时也暗示了边疆的严寒和艰险。
诗中提到的"风候"、"碛"和"沙泉"是边塞地区常见的自然景观。"识风候"表示诗人对边疆的气候和风情有所了解,"过碛辨沙泉"则表明他在旅途中能够辨别沙漠中的道路和水源,显示了他作为一个边塞旅行者的聪明才智。
诗的最后两句"老觉肉封侧,犹蒙锦帕鲜"揭示了诗人在旅途中的辛劳和奔波,他已经年老体衰,但仍然坚持着边疆巡查的工作。"肉封"指的是面部因寒冷而肿胀,"锦帕鲜"则表明他依然保持着精神的鲜明和高昂。
这首诗通过对边塞马车的描绘,生动地展示了边塞风光和边疆生活的艰辛。诗中融入了对风候、沙漠和边塞旅行的描写,体现了诗人对边塞地区的深入观察和了解。诗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边塞生活的赞美和敬意,展示了边塞人民的坚韧和不屈精神。整体上,这首诗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形象的对比,展现了边疆生活的苦难与壮丽,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