倏忽生风雷

出自宋代梅尧臣的《同永叔子聪游嵩山赋十二题其九天池》,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shū hū shēng fēng léi,诗句平仄:平平平平平。
安知最高顶,清浅水池开。
有时片云出,倏忽生风雷
谁羡双黄鹄,刷羽来徘徊。
()
高顶,清浅,水池,倏忽,风雷,徘徊

《同永叔子聪游嵩山赋十二题其九天池》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安知最高顶,清浅水池开。
有时片云出,倏忽生风雷。
谁羡双黄鹄,刷羽来徘徊。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与朋友一同游览嵩山时所见到的景色。诗中主要描绘了天池,即位于嵩山山顶的湖泊。作者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了对山川景色的赞美和对自然奇观的向往之情。

赏析:
首句"安知最高顶,清浅水池开"以反问的方式引出了诗人对天池的惊叹之情。作者无法知晓天池的最高峰,但却能欣赏到它清澈而浅显的美丽。这里,作者通过天池的描绘,将读者引入了一个神秘而壮丽的山水世界。

接下来的两句"有时片云出,倏忽生风雷"描述了天空中云雾的变幻,以及由此带来的风雷之声。这种变化无常的景象增添了山水之美的神秘感和壮丽感,也暗示了自然界的无穷力量。

最后一句"谁羡双黄鹄,刷羽来徘徊"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由飞翔的黄鹄的羡慕之情。诗人羡慕黄鹄能够在天空中尽情翱翔,来回自如。这句诗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自由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嵩山天池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自由的向往。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神奇壮丽的山水世界,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由和自然力量的追求和向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