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及贫儒家。宋代。梅尧臣。沛谯有钜枣,味甘蜜相差。其赤如君心,其大如王瓜。尝贡趋国门,岂及贫儒家。今见待士意,下异庐仝茶。食之无厌饫,咏德曾未涯。
《亳州李密学寄御枣一箧》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沛谯有巨大的枣子,味道甜美,与蜜相差无几。
它的颜色鲜红如君心,体积庞大如王瓜。
曾经被贡送到国门,怎能与贫穷的儒家相比呢。
如今见到待士的态度,下令在庐山上采摘同样的茶。
食用它无法满足,歌颂美德也从未有尽头。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亳州的李密学寄送给御枣一箧的情景。诗中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了枣子的特点和作者对待士的态度。
首先,作者通过描写枣子的味道和外观,将其与蜜做了相近的比较,突出了其甜美和巨大的特点。枣子的鲜红色象征着君心的纯正,而庞大的体积则显示出其宏大的气魄。
其次,作者以自己的身份为背景,对比了贡送枣子的场景与贫穷的儒家之间的差别。贡送枣子是富贵人家的行为,而贫穷的儒家则无法与之相提并论。这里反映了社会等级和经济差距的存在。
最后,作者描述了自己见到待士的态度,下令在庐山上采摘同样的茶。这里的待士指的是有志于学问的士人,作者可能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对士人的关怀和尊重,以及对他们追求德行和美德的支持和鼓励。
整首诗词通过对枣子和待士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于品德高尚的追求和对士人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等级和贫富差距对于个人命运和社会地位的影响。诗中的意象和对比都很鲜明,语言简练明快,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