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默瘖莫辨。宋代。梅尧臣。众默瘖莫辨,众寐盲不知。问而使之对,觉而使之窥。瘖盲自穷疾,所感在一时。苟昧哲人理,寐默定妍媸。
《感遇》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众默瘖莫辨,
众寐盲不知。
问而使之对,
觉而使之窥。
瘖盲自穷疾,
所感在一时。
苟昧哲人理,
寐默定妍媸。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于人们在无知、愚昧中生活的无奈和悲叹。诗中描述了许多人默默无言、哑口无声,无法分辨是非;许多人沉睡中盲目无知,对于外界的事情毫不知情。即使被问起,他们也只是被迫回答,被唤醒后也只是被迫窥视。无论是瘖哑还是盲目,他们都自我限制在疾病的困境之中,只能在短暂的时刻中感受到一些东西。他们对于哲学智慧和真理一无所知,只能在沉睡和沉默中确认着自身的丑陋和美丽。
赏析:
《感遇》通过描绘人们的无知和愚昧,以及他们对于哲学智慧和真理的缺失,表达了梅尧臣对于人类处境的思考和反思。诗中的"众默瘖莫辨"和"众寐盲不知"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无知状态下的无奈与被动。作者通过"问而使之对,觉而使之窥"的描写,强调了人们只是被迫回答问题和被迫觉醒,缺乏主动的思考和探索。"瘖盲自穷疾"表明他们陷入了无法自拔的困境,而他们所能感知到的只是片刻的感受,无法真正理解和把握更深层次的事物。
诗中的"苟昧哲人理,寐默定妍媸"一句,通过对比,进一步强调了人们的无知和愚昧。诗人认为,只有昧于哲学智慧的人们,只能在沉睡与沉默中确认着丑陋和美丽。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人们的生活状态,寄托了作者对于人类处境的思考和对于智慧追求的呼唤。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揭示了人们的无知和愚昧状态,呼唤人们对于真理和智慧的追求。它通过对比和形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类处境的思考和对于人类潜能的期望。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