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问诎三公。宋代。梅尧臣。官岂不为达,其如望未充。敏辞倾一代,发问诎三公。厌向承明直,思行邵伯风。嗟嗟玉树折,埋没彼蒿宫。
《端明李侍郎挽歌三首》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官岂不为达,其如望未充。
虽然身居高位,但感觉内心仍未得到满足。
敏辞倾一代,发问诎三公。
他的辞章才智过人,以至于他的提问都使得宰相们难以回答。
厌向承明直,思行邵伯风。
他不满于顺从权贵的言辞,而是追求邵伯那种坦率直言的风格。
嗟嗟玉树折,埋没彼蒿宫。
唉,可惜李侍郎这颗像玉树一样高贵的人才已经逝去,就像昔日的蒿宫一样被掩埋了。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李侍郎的哀悼和对他在官场上的不满。李侍郎虽然在官场上有一定的成就,但他的内心却未得到满足,感觉还有更多的事情没有完成。他的才智出众,能够提出难以回答的问题,但这也使他与权贵们产生了隔阂。他不满于权贵们的虚伪和奉承,希望能以邵伯的风格,坦率直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整首诗以悼念李侍郎的逝去作为结尾,将他比喻为折断的玉树,蒿宫则象征他的才华被掩埋在官场的浮华之下。
这首诗词通过对李侍郎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官场虚伪的不满和对真诚直言的向往。它展现了作者对真实才华的崇敬和对功成名就的追求的思考。整首诗词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通过描绘李侍郎的形象和境遇,表达了对他的怀念和对官场现实的思考。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