傥知哀感心。宋代。梅尧臣。旧坟为润啮,新冢得山深。斩木来荒路,移松出近岑。黄鹂啼枣上,玉女问泉音。强作挽人唱,傥知哀感心。
《张尧夫寺丞改葬挽词》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张尧夫寺丞改葬的情景,以及作者对此的思考和感受。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旧坟为润啮,新冢得山深。
旧坟被湿润的风雨侵蚀,新的墓冢却选在山深处。
这两句描绘了张尧夫寺丞的坟墓由原来的不利条件转为了新的有益条件。
斩木来荒路,移松出近岑。
砍伐树木开辟出一条荒芜的道路,移动松树将其移到靠近岑(山中)的地方。
这两句展示了为了改葬而付出的努力和移动的松树象征着张尧夫的新生。
黄鹂啼枣上,玉女问泉音。
黄鹂在枣树上鸣叫,玉女问候泉水的声音。
这两句通过描绘大自然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张尧夫的缅怀和敬仰之情。
强作挽人唱,傥知哀感心。
勉强写下挽词,只有心知肝痛的人才能理解其中的哀伤。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张尧夫的哀思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自己写作的不满和无奈。
这首诗词通过描述张尧夫寺丞改葬的过程和对逝者的思念,表达了作者对逝者的敬意和对生命的感慨。诗词中融入了自然景物的描绘,使得诗意更加深远。通过描写旧坟与新冢的对比,诗人寄托了对逝者新生的期盼和对过去的追忆。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文字简练,表达了对逝者的深深思念和对生命脆弱性的思考。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