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睡轩。宋代。王安石。刘侯少慷慨,天马脱馽羁。一官不得意,州县老委蛇。新居当中条,墙屋稍补治。疏轩以睡名,从我远求诗。朝廷法令具,百吏但循持。又况佐小邑,有才安所施。赋租如簿领,狱讼了鞭笞。翛然即高枕,於此乐可知。王官有空谷,隐者常栖迟。拂榻梦其人,亦足慰所思。嗟予久留连,窃食坐无为。浩歌临西风,更欲往从之。
《寄题睡轩》是宋代王安石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刘侯少慷慨,
天马脱馽羁。
一官不得意,
州县老委蛇。
新居当中条,
墙屋稍补治。
疏轩以睡名,
从我远求诗。
朝廷法令具,
百吏但循持。
又况佐小邑,
有才安所施。
赋租如簿领,
狱讼了鞭笞。
翛然即高枕,
於此乐可知。
王官有空谷,
隐者常栖迟。
拂榻梦其人,
亦足慰所思。
嗟予久留连,
窃食坐无为。
浩歌临西风,
更欲往从之。
诗意:
这首诗词以自嘲的方式表达了王安石对自己官场生涯的不满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了官场的腐败和困境,以及王安石对官吏们的批评。他把自己比作刘侯,形容自己少有雄才豪气,但在官场中却无法得到满足,被州县的琐事所困扰。他渴望远离喧嚣,寻求宁静的生活,以此来追求自己的诗文创作。
赏析:
《寄题睡轩》通过对官场的批判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展现了王安石对现实的失望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诗中描绘了官吏们境遇的艰辛和繁琐,以及官场腐败的现象。王安石通过对自己的描述,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不满,同时展现了他对自由自在、追求艺术的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词中使用了一些意象,如"天马脱馽羁",形容作者渴望摆脱束缚;"疏轩以睡名",表达了王安石将自己的住处取名为"疏轩",寄寓着他追求宁静、远离烦扰的心愿;"王官有空谷",将自己比作隐者,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词以自身经历为基础,通过对现实的反思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展现了王安石矛盾的心态和对官场生活的批判。这首诗词既揭示了当时官场的弊端,也表达了王安石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感召力。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二十一夜 其一。清代。郑孝胥。檐角长庚出未高,半规霜月见秋毫。胸中已是无波井,却为鸡声起怒涛。
避暑郝园赠主人谦亨 其二。明代。祁衍曾。万里同归日,淹流有棣花。风云双鬓短,岁月一樽斜。大石通清溜,浮城落晚霞。主人不厌客,吾意欲移家。
寄余曙台。明代。李之标。年来书问半浮沈,岂为云坭隔素心。远望风流人似玉,每凭天外听鸣琴。三湘露白清秋满,八桂花明别院深。漫道公閒堪拄笏,即看载笔上螭簪。
四月初一到和州府家城驿。明代。吴实。昨日尚馀春,兹晨夏火新。麦风吟短帽,梅雨湿轻尘。芳草迷洲屿,垂杨暗渡津。途中惊岁月,王事未回轮。
燕子矶。明代。宗臣。解佩挂萝薜,翩翩凌紫氛。乾坤双眼尽,南北一江分。麋鹿散秋草,牛羊下夕云。瑶华如可拾,即此好遗君。
送陈衡中之越。元代。宋无。见说会稽郡,风流如晋时。贫惟将母去,清不要人知。修竹王献宅,春风夏禹祠。到官游有暇,好寄到中诗。
晓至裴家营。清代。郭楷。言归贪早发,客舍启双扃。霜逼重裘薄,风吹残梦醒。人烟辨小市,山火乱寒星。莫说征途渺,乡音喜乍听。
海棠。宋代。陈与义。红妆翠袖一番新,人向园林作好春。却笑华清夸睡足,只今罗袜久无尘。
书夜乐 钟公云,镜能照他人,不能照自。金朝。王哲。百练青铜圆又小。平平正吐灵耀。向人前、相对相观,别辨容颜分晓。好丑*妍并老少。尘凡一齐勘校。彼此假中来,怎生通内貌。别有辉辉亲密要。焕心镜、主玄妙。偏能会、显古腾今,又能鉴、从前虚矫。艳艳光辉宜自*。把当初、性珠返照。里面得全真,永明明了了。
吴山晚眺。元代。杨载。山椒翚构四垂宽,上相旌旗会览观。傍近江湖天广大,上连星斗地清寒。龙宫永锁函书閟,凤岭重嗟苑树残。此际独无云蔽日,正宜翘首望长安。
十三砺十首 其八。宋代。郑思肖。偶背文明时,万事暗苍莽。诏汝一世人,父亡子焉往。良心油然生,千载垂清响。与道同周流,光明塞穹壤。
题刘阮山。元代。杨维桢。两婿原非薄倖郎,仙姬已识姓名香。问渠何事归来早,白首糟糠不下堂。
秋高申戒诸屯示幕府。宋代。叶梦得。草枯马健已高秋,堂上应须早伐谋。传箭犹闻聚蜂蚁,控弦那得犯貔貅。书生会击单于颈,壮士谁舂长狄喉。快使营平归印绶,貂蝉敢望出兜鍪。
秋风亭下泛舟。明代。乔宇。荒庭寥落野烟空,汉武雄才想像中。箫鼓应声开画昚,帆樯飞影动晴虹。山分秦晋群峰断,水入河汾两派通。少壮几时还老大,不须回首叹秋风。
朱轓五马出王庭,父老西南望福星。家世久闻清白吏,文章争诵太玄经。
岷江水落嘉鱼美,剑阁春晴桤木青。若过眉州见苏子,卯君京国尚飘零。
送杨梓人待制出守阆州兼寄嘉定宣慰家兄 其二。元代。乃贤。朱轓五马出王庭,父老西南望福星。家世久闻清白吏,文章争诵太玄经。岷江水落嘉鱼美,剑阁春晴桤木青。若过眉州见苏子,卯君京国尚飘零。
余昔作恨诗今复作别诗。明代。皇甫汸。荡子年来轻远行,河梁那复念闺情。月明夜识昭关戍,风急寒流易水声。不见紫骝还玉塞,尚闻黄鹄饯金城。伤心独有隋堤柳,折尽长条却更生。
吐蕃别馆送杨七录事先归。唐代。吕温。愁云重拂地,飞雪乱遥程。莫虑前山暗,归人正眼明。
酒泉子。五代。冯延巳。庭下花飞。月照妆楼春事晚,珠帘风,兰烛烬,怨空闺¤迢迢何处寄相思。玉箸零零肠断,屏帏深,更漏永,梦魂迷。芳草长川。柳映危桥桥下路,归鸿飞,行人去,碧山边¤风微烟淡雨萧然。隔岸马嘶何处?九回肠,双脸泪,夕阳天。春色融融。飞燕乍来莺未语,小桃寒,垂柳晚,玉楼空¤天长烟远恨重重。消息燕鸿归去,枕前灯,窗外月,闭朱笼。深院空帏。廊下风帘惊宿燕,香印灰,兰烛灺,觉来时¤月明人自捣寒衣。刚爱无端惆怅,阶前行,阑外立,欲鸡啼。
日月如磨蚁,万事且浮休。君看檐外江水,滚滚自东流。风雨瓢泉夜半,花草雪楼春到,老子已菟裘。岁晚问无恙,归计橘千头。
梦连环,歌弹铗,赋登楼。黄鸡白酒,君去村社一番秋。长剑倚天谁问,夷甫诸人堪笑,西北有神州。此事君自了,千古一扁舟。
水调歌头·送杨民瞻。宋代。辛弃疾。日月如磨蚁,万事且浮休。君看檐外江水,滚滚自东流。风雨瓢泉夜半,花草雪楼春到,老子已菟裘。岁晚问无恙,归计橘千头。 梦连环,歌弹铗,赋登楼。黄鸡白酒,君去村社一番秋。长剑倚天谁问,夷甫诸人堪笑,西北有神州。此事君自了,千古一扁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