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名教轻。宋代。梅尧臣。疏氏昔二傅,张氏今两卿。相去千余载,能与同令名。亦尝便侍从,况有冰玉清。山怀山东业,力制河北兵。云烟忽起晦,日月不得明。白首无所为,脱身吴楚城。七十还印绶,不以名教轻。葺堂读旧书,时出郊郭行。水边观游鱼,树底爱啼莺。适逢野老语,复问农人耕。纷纷世上士,车马无此情。
《寄题张光禄荣佚堂》是宋代梅尧臣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疏氏曾任两位傅相,张氏今为两位卿相。
相隔千余年,但仍能同享美名。
曾经侍奉在二位身边,更有冰玉一般的清高。
怀念山东的功业,努力抵御河北的敌兵。
云烟突然笼罩天空,使得白昼与月光无光。
老去之时无所作为,离开了吴楚的城池。
七十岁依然获得官印和绶带,不因名望轻视教化。
修缮书堂读旧书,时常到野外郊郭游行。
在水边观赏游动的鱼儿,在树下倾听啼鸟的歌声。
恰逢野老的言语,又询问农人的耕作。
在纷纷扰扰的世间,车马奔驰却无此情趣。
诗意:
这首诗词以寄托之意,表达了作者对过去和现在的两位仕宦名臣的赞美和思念之情。诗中描述了疏氏和张氏在不同时代的辉煌和高尚品德,并将他们与当下的世俗名士进行对比,表达出对这两位前辈的崇敬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作者通过描绘山川壮丽、自然景物和农耕生活的场景,展示了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强调了现世荣辱名利的虚幻和无常。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过去和现在名臣的对比,反映了作者对时代的思考和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作者以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为背景,展示了对真正的品德和内涵的追求,与世俗名士的浮华相对立。诗词表达了对清高品德的崇敬,强调了追求内心宁静与自然美的重要性。整首诗词意境高远,情感真挚,通过对过去和现在的对比,唤起读者对于现代社会价值观的思考。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