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望兼之传散人。宋代。林逋。掉臂何妨入隐沦,高贤应总贵全真。次山有以称聱叟,鲁望兼之传散人。拂水远天孤榜晚,夹村微雨一犁春。不知图画谁名手,状取江湖太古民。
《杂兴四首》是宋代诗人林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掉臂何妨入隐沦,
高贤应总贵全真。
次山有以称聱叟,
鲁望兼之传散人。
拂水远天孤榜晚,
夹村微雨一犁春。
不知图画谁名手,
状取江湖太古民。
中文译文:
抛开世俗束缚何妨隐居,
高尚的人应该追求真实。
次山有人称为聱叟,
鲁望也传承了散人的精神。
拂水远天,孤榜晚归,
夹村微雨,一犁春耕。
不知道是哪位画家的作品,
描绘了江湖中古老的民风。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林逋对隐居生活和散人精神的赞美。诗人认为,抛开世俗的纷扰,选择隐居是一种高尚的追求,因为只有在隐居中,人们才能真正接近自然和真实的自我。诗中提到的"次山"和"鲁望"都是隐士的代表,他们以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传承了散人的精神,成为了值得称道的人物。
诗中描绘了拂水远天、孤榜晚归、夹村微雨等景象,展现了隐居生活的宁静和与自然的亲近。这些景象中蕴含着春天的气息,表达了对春天的向往和对农耕生活的赞美。
最后两句"不知图画谁名手,状取江湖太古民"表达了诗人对画家的赞美和对江湖民风的描绘。诗人欣赏画家的技艺,但却不知道画作的作者是谁,这也暗示了诗人对于江湖民间艺术的推崇和对古老民风的珍视。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隐居生活和散人精神的赞美,以及对自然和民间艺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追求真实、远离尘嚣的向往和赞美。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林逋。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