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日薄从甘春至晚,霜深应怯夜来寒。
山园小梅二首。宋代。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剪绡零碎点酥乾,向背稀稠画亦难。日薄从甘春至晚,霜深应怯夜来寒。澄鲜只共邻僧惜,冷落犹嫌俗客看。忆着江南旧行路,酒旗斜拂堕吟鞍。
像剪碎的丝绸点缀着酥酪般的枝干,要画出那姿态和布局确实为难。
尽情享受着日落春晚,影单应当怯怕霜重夜寒。
澄洁鲜艳只与相邻的高僧共惜,冷落孤傲犹嫌被俗人一看。
想起旧时在江南的旅途上,香魂飘落于酒旗下行吟的马鞍。
参考资料:
1、王水照 朱刚.宋诗一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5-6
2、张长青.中国古典诗词名篇文化鉴赏: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614-616
这组诗具体创作年代已无法考证。林逋是宋代著名隐士,年轻时漫游江淮,四十余岁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喜梅与鹤,自谓以梅为妻鹤为子,一生写了不少咏梅诗篇,这组诗即是其中最有名的两首。
参考资料:
1、苏者聪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43-45
2、孙映达.中国历代咏花诗词鉴赏辞典: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32-34
林逋种梅养鹤成癖,终身不娶,世称“梅妻鹤子”,所以他眼中的梅含波带情,笔下的梅更是引人入胜。
第一首诗一开端就突写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与赞颂之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它是在百花凋零的严冬迎着寒风昂然盛开,那明丽动人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了。一个“独”字、一个“尽”字,充分表现了梅花独特的生活环境、不同凡响的性格和那引人入胜的风韵。作者虽是咏梅,实则是他“弗趋荣利”、“趣向博远”思想性格的真实写照。苏轼曾在《书林逋诗后》说;“先生可是绝伦人,神清骨冷无尘俗。”其诗正是作者人格的化身。
颔联是最为世人称道的,它为人们送上了一幅优美的山园小梅图。这一联简直把梅花的气质风姿写尽绝了,它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上句轻笔勾勒出梅之骨,下句浓墨描摹出梅之韵,“疏影”、“暗香”二词用得极好,它既写出了梅花不同于牡丹、芍药的独特形成;又写出了它异于桃李浓郁的独有芬芳。极真实地表现诗人在朦胧月色下对梅花清幽香气的感受,更何况是在黄昏月下的清澈水边漫步,那静谧的意境,疏淡的梅影,缕缕的清香,使之陶醉。“横斜”传其妩媚,迎风而歌;“浮动”言其款款而来,飘然而逝,颇有仙风道骨。“水清浅”显其澄澈,灵动温润。“暗香”写其无形而香,随风而至,如同捉迷藏一样富有情趣;“月黄昏”采其美妙背景,从时间上把人们带到一个“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动人时刻,从空间上把人们引进一个“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似的迷人意境。首联极目聘怀,颔联凝眉结思。林逋这两句诗也并非是臆想出来的,他除了有生活实感外,还借鉴了前人的诗句。
林逋这两句诗也并非是臆想出来的,他除了有生活实感外,还借鉴了前人的诗句。五代南唐江为有残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这两句既写竹,又写桂。不但未写出竹影的特点,且未道出桂花的清香。因无题,又没有完整的诗篇,未能构成了一个统一和谐的主题、意境,感触不到主人公的激情,故缺乏感人力量。而林逋只改了两字,将“竹”改成“疏”,将“桂”改成“暗”,这“点睛”之笔,使梅花形神活现,可见林逋点化诗句的才华。
上二联皆实写,下二联虚写。
作者写尽梅花姿质后,掉转笔头,从客观上着意泻染:“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前句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来赏梅,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先偷眼”三字写得很是传神,作者对现实事物的观察是非常细致的。后句则变换手法,用设想之词,来写假托之物,意味深邃。而“合断魂”一词更是下得凄苦凝重,因爱梅而至销魂,这就把蝴蝶对梅的喜爱夸张到了顶端。通过颈联的拟人化手法,从而更进一步衬托出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和幽居之乐。联中那不为人经意的“霜”、“粉”二字,也实是经诗人精心择取,用来表现他高洁情操和淡远的趣味。
以上三联,作者是把梅当作主体,诗人的感情是通过议论、叙述、拟人等手法隐曲地体现在咏梅之中。至尾联主体的梅花转化为客体,成为被欣赏的对象。而作者则从客体变为主体,他的感情由隐至显,从借物抒怀变为直抒胸臆:“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尾联“微吟”实讲“口中梅”也,“微”言其淡泊雅致,如此咀嚼,虽不果腹,然可暖心、洁品、动情、铸魂,表达出诗人愿与梅化而为一的生活旨趣和精神追求,至此诗人对梅的观赏进入了冯友兰所说的“天地境界”,人们看到的则是和“霜禽”“粉蝶”一样迫不及待和如痴如醉的诗人——一个梅化的诗人。在赏梅中低声吟诗,使幽居生活平添几分雅兴,在恬静的山林里自得其乐,真是别具风情,根本不须音乐、饮宴那些热闹的俗情来凑趣。这就把诗人的理想、情操、趣味全盘托出,使咏物与抒情达到水乳交融的进步。
全诗之妙在于脱略花之形迹,着意写意传神,因而用侧面烘托的笔法,从各个角度渲染梅花清绝高洁的风骨,这种神韵其实就是诗人幽独清高、自甘淡泊的人格写照。
第二首诗开头两句是说梅花像是剪碎了的丝织品,上面涂了油酥,正反面有深有浅,多么自然,画是画不出来的。这里用精细轻薄的丝织品绢和油酥制品来比喻悔花的滋润柔美,十分传神。这在宋代诗词作品中一不乏其例,如苏轼《腊梅》诗中就有“天工点酥作梅花”的句子。“向背”、“稀稠‘’描绘了在白天丽日高照下的梅花风姿。接下去说梅花在整个白天直到日薄西山这段时间里,可以尽情地享受春天的温暖,但到夜幕降临的时候,在严霜的侵袭下,梅花可能要受不了吧。梅花本来是以其经霜耐寒的品格受到人们称赞的,“霜深应怯”的顾虑似乎大可不必,但正是这不必要顾虑的顾虑,才能表达出诗人对梅花的无比深情。
五、六两句是赞美梅花孤高绝俗的品性:清新鲜艳的梅花只能让隔壁的僧人爱惜,尽管它很冷落,但是还不愿让城里的俗人来观赏。把“邻僧”和“俗客”对举,是因为佛门弟子信奉清净无为的教义,往往和隐逸之士的思想非常合拍,这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在政治上遭到挫折后,就以“诗佛”自居,“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酬张少府》),看破红尘,成为佛门信徒。二十年足迹不进城市的林逋也是如此。末尾两句是说:回忆过去在梅花盛开、洒旗飘拂的江南路上,微风吹过,梅花簌簌地坠到马鞍上,叫人情不自禁地吟起诗来。以此作结,饶有情趣。
从意象构造的角度言,这组诗单言山园小梅,实非易事,但诗人借物来衬,借景来托,使其成为一幅画面中的中心意象,此一绝也。
诗人具体写梅画梅时,虚实结合,对比呈现,使得全诗节奏起伏跌宕,色彩时浓时淡,环境动静相宜,观景如梦如幻,充分体现了“山园”的绝妙之处,这一点也是为许多赏家所忽视的,正是通过这一点,作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弗趋荣利”、“趣向博远”精神品格。此二绝也。
作者以梅自况,虽展现了中国传统文人的一贯追求,然而也颇具特色。单就“疏影”一联而言,欧阳修说:“前世咏梅者多矣,未有此句也。”陈与义说:“自读西湖处士诗,年年临水看幽姿。晴窗画出横斜影,绝胜前村夜雪时。”(《和张矩臣水墨梅》)他认为林逋的咏梅诗已压倒了唐齐已《早梅》诗中的名句“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王士朋对其评价更高,誉之为千古绝唱:“暗香和月人佳句,压尽千古无诗才。”辛弃疾在《念奴娇》中奉劝骚人墨客不要草草赋梅:“未须草草赋梅花,多少骚人词客。总被西湖林处士,不肯分留风月。”因为这联特别出名,所以“疏影”、“暗香”二词,就成了后人填写梅词的调名,如姜夔有两首咏梅词即题为《暗香》、《疏影》,此后即成为咏梅的专有名词,可见林逋的咏梅诗对后世文人影响之大。这只说到了其一,更为重要的是梅在林逋的笔下,不再是浑身冷香了,而是充满了一种“丰满的美丽”,很有精神,很有力度,也很温度,很有未来。正因为如此,该诗才有着强烈的现实感,让人感到很真实,回到它的起始状态,作为“梅妻鹤子”的林逋,写出此种具有理想主义倾向的诗句来,是一种富有力量的心灵审美。此三绝也。
作者写出此种妙句,亦非唾手可得。宋初另有相当多的诗人,偏重以苦吟的写作方法在狭小的格局中描绘清新小巧的自然景象,表达或是失意怅惘、或是闲适旷达的士大夫情趣,这主要是继承了唐代贾岛、姚合一派的风格,林逋就是这些诗人之一。另外,这组诗格局未免太小,后面自命清高的标榜,也实在有唯恐不为人知的味道。
参考资料:
1、苏者聪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43-45
2、孙映达.中国历代咏花诗词鉴赏辞典: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32-34
3、张长青.中国古典诗词名篇文化鉴赏: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614-616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林逋。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毗陵太平院壁间画山水熟视之有飞动势殆仙笔。宋代。林景清。山风不动云四寂,万顷波涛生素壁。三峡夜怒摇星河,九溟昼沸卷霹雳。谁将江海一笔吞,华阳入砚玄波翻。灵鳌东转坤轴动,惊浪出没蛟与鼋。毫端分寸千万里,人心之险亦如此。老僧阅世如阅画,面壁凝然悟玄理。嗟余老作汗漫游,寒光飞动六月秋。乃知瞿唐在平陆,安得竹叶吹成舟。
倦绣图。元代。仇远。花残院静昼阴长,困思瞢腾下绣床。肯信村中蓬鬓女,夜灯辛苦织机忙。
雨后再登蕺山。明代。李寄。东风全捲长空雨,无数峰岚向我开。贺监湖光相接去,禹陵山色直飞来。天披一幅云林画,人少当年范蠡才。蕺草已无根可采,苍茫犹为越王哀。
游净社寺。宋代。陈龟年。古寺何年斩,山空一片云。乔松含晚翠,修竹洒清阴。老衲朝阳缀,睢鸠带雨吟。
对镜。宋代。陆游。岁月虽遄迈,形容未苦臞。发如新沐润,颜似半酣朱。书读常终卷,山行亦却扶。悠悠随日过,不复叹头颅。
西湖竹枝歌(九首·一作“小临海曲”)。元代。杨维桢。病春日日可如何,起向西窗理琵琶。见说枯槽能小命,柳州弄口问来婆。
明妃曲。宋代。薛季宣。阙下乌云暗黑旗,未央高会送将归。天子传觞从官劝,单于今正天骄儿。上林关锁多芳菲,王嫱困睡花葳蕤。中人惊起道宣唤,和戎却自拚蛾眉。徘徊顾景伤春啼,秀色误身生不知。工师万死未足谢,丹青始信君难欺。冤莫冤兮长别离,盟莫渝兮徒自疑。毡车未免下宫殿,记得当年初入时。眉山淡扫双螺垂,拟高门户生光辉。姑姊提携父母送,不教含涕登丹墀。赭黄有泪濡龙衣,此身虽是触事非。胡沙万里少花木,胡中争看真阏氏。言语不通心尽悲,琵琶琢就弹哀思。君门万里不易到,檀槽拨断商弦丝。穷寒绝塞人踪稀,时有天边霜雁飞。凭谁说与汉卿相,西施莫忘真元龟。
咏史诗·关西。唐代。胡曾。杨震幽魂下北邙,关西踪迹遂荒凉。四知美誉留人世,应与乾坤共久长。
答廖隐君三首 其三。明代。卢龙云。齿德由来重月评,词坛兼羡一鸿生。平反我愧文无害,恬寂君方觉有情。玄论几看围屡解,白头宁道盖初倾。阶庭雨露多兰玉,一任儒林自著声。
兰汀晚泊。宋代。赵湘。孤舟愁晚泊,葭苇暂相邻。旅雁初栖雨,江花偶向人。强吟还自爱,忽语有谁亲。倚棹烟将暝,秋风起白苹。
题严子陵钓台。宋代。陈贯道。足加帝腹似痴顽,讵肯折腰求好官。明主莫将臣子待,故人只作友朋看。
丙午五月大雨五日不止镜湖渺然想见湖未废时。宋代。陆游。朝雨暮雨梅正黄,城南积潦入车箱;镜湖无复鍼青秧,直浸山脚白茫茫。湖三百里汉讫唐,千载未尝废陂防,屹如长城限胡羌,啬夫有秩走且僵,旱有灌注水何伤,越民岁岁常丰穰。泆湖谁始谋不臧?使我妇子餍糟糠。陵迁谷变亦何常,会有妙手开湖光。蒲鱼自足被四方,烟艇满目菱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