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愍百鸟在罗网。唐代。杜甫。君不见潇湘之山衡山高,山巅朱凤声嗷嗷。侧身长顾求其群,翅垂口噤心甚劳。下愍百鸟在罗网,黄雀最小犹难逃。愿分竹实及蝼蚁,尽使鸱枭相怒号。
《朱凤行》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以潇湘之山衡山为背景,描绘了一只孤独的朱凤的形象,并通过朱凤的遭遇表达了诗人对社会不公和弱者命运的关切。
诗词的中文译文可以是:
君未见过潇湘山高峻,
山顶朱凤啼声嗷嗷。
侧身远远眺望群鸟,
羽翼垂落,嘴闭心劳。
怜悯百鸟困罗网,
黄雀虽小难逃脱。
愿与竹实与蝼蚁,
使鸱枭怒号满空调。
诗中通过描绘潇湘山的高峻和朱凤孤独的啼声,营造出一种凄凉压抑的氛围。诗人借用朱凤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社会不公以及弱者遭遇的关切和愤懑。他用“侧身长顾求其群,翅垂口噤心甚劳”来描述朱凤长时间寻找同类而无果,孤独的境况,映射出社会中无助和被控制的弱者。
接下来,诗人提到“下愍百鸟在罗网,黄雀最小犹难逃”,表达了他对于社会中百姓受苦受役的同情和对于社会制度的不满。诗中的“罗网”象征着社会的陷阱和不公正,而黄雀作为最小的鸟儿,最容易受到伤害。
最后两句“愿分竹实及蝼蚁,尽使鸱枭相怒号”,表达了诗人的愿望,他希望能够一方面关爱弱者,比如竹实和蝼蚁,另一方面激发鸱枭的愤怒,并引起社会的关注和改变。
总的来说,这首诗既展示了杜甫对人们困境的深切关怀,也表达了他对于社会不公和弱者遭遇的不满,同时还反映了他希望能改变社会现状的愿望。这首诗以朱凤的形象塑造了一个鲜明的个体,将社会中的不公和弱者的命运通过细腻而有力的形象描绘出来,展示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注和人道主义的情怀。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