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滩头马郎妇。宋代。黄庭坚。海岸孤绝补陀岩,有一众生圆正觉。八万四千清净眼,见尘劳中华藏海。八万四千母陀臂,接引有情到彼岸。涅盘生死不二见,是则名为施无畏。八风吹播老病死,无一众生得安稳。心华照了十方空,即见观世音慈眼。设欲真见观世音,金沙滩头马郎妇。
《观世音赞六首》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海岸孤绝补陀岩,
有一众生圆正觉。
八万四千清净眼,
见尘劳中华藏海。
八万四千母陀臂,
接引有情到彼岸。
涅盘生死不二见,
是则名为施无畏。
八风吹播老病死,
无一众生得安稳。
心华照了十方空,
即见观世音慈眼。
设欲真见观世音,
金沙滩头马郎妇。
中文译文:
孤立在海岸的补陀岩,
有一众生获得圆满觉悟。
八万四千清净的眼睛,
看到尘劳中华丽的藏海。
八万四千的观世音菩萨,
用母陀臂引导有情众生到彼岸。
涅槃中生死不再分离,
这就是被称为施无畏。
八种风吹袭老病死,
没有一个众生得到安稳。
心中的华光照亮十方虚空,
即可见到观世音菩萨慈悲的眼睛。
如果真心希望见到观世音菩萨,
请前往金沙滩,那里是马郎妇。
诗意和赏析:
《观世音赞六首》是一首讴歌观世音菩萨的诗词。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与智慧的化身,被视为救度众生的大悲菩萨。诗中描述了观世音菩萨的神圣形象和普度众生的慈悲行为。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孤立在海岸的补陀岩,象征着世俗的繁忙和纷扰。接着,诗人表达了观世音菩萨有八万四千双清净眼睛,能看到尘世中华丽的内心世界。这里的“中华藏海”意指众生内心深处的宝藏。
下一节诗句中,诗人称赞观世音菩萨具有八万四千双母陀臂,用来引导有情众生到达彼岸,解脱生死的轮回。涅槃是佛教中的极乐世界,诗人认为在涅槃中,生死不再有差别,这是真正无畏的境界。
接着的几句描述了世间众生的痛苦境遇,八种风象征着各种困难和苦难,使众生无法获得安稳。只有当内心的华光照亮十方虚空时,才能见到观世音菩萨慈悲的眼睛,这象征着观世音菩萨对众生的智慧和慈悲。
最后两句“设欲真见观世音,金沙滩头马郎妇”是一种幽默的结尾。马郎妇是民间传说中的一个形象,传说他在金沙滩等待观世音菩萨的到来。这里诗人以幽默的方式表示,如果真心希望见到观世音菩萨,就去金沙滩找马郎妇,暗示了观世音菩萨的众多化身和普遍存在。
整首诗表达了对观世音菩萨的崇敬和赞美,诗人通过描绘观世音菩萨的形象和智慧慈悲的行为,表达了对观世音菩萨普度众生、解脱众生痛苦的信仰和向往。诗词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以及对观世音菩萨形象的生动描绘,展现了佛教信仰中的慈悲与智慧的理念,并鼓励人们追求解脱和觉悟的境界。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黄庭坚。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