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与无情共一家

出自宋代黄庭坚的《南山罗汉赞十六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qíng yǔ wú qíng gòng yī jiā,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
如来宝仗降魔相,慈悲威怒震十方。
毒龙帖耳收雷霆,逆鳞可摩若家狗。
我法未尝恼众生,不令肆毒生恐怖。
但以本来悲愿力,情与无情共一家
()
十方:十方shífāng指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个方位
雷霆:(名)①震耳的雷声。②比喻威力大或怒气大:大发~|~万钧之力。
逆鳞众生:一切有生命的动植物。
恐怖:(形)因受到某种威胁而引起的恐惧:~事件|~气氛|~万分。[近]恐惧。

《南山罗汉赞十六首》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如来宝仗降魔相,
慈悲威怒震十方。
毒龙帖耳收雷霆,
逆鳞可摩若家狗。
我法未尝恼众生,
不令肆毒生恐怖。
但以本来悲愿力,
情与无情共一家。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南山罗汉的十六个赞美,表达了佛教思想中如来的威严和慈悲,并强调了佛陀对于邪恶势力的镇压和消除。诗人黄庭坚通过描绘佛陀的形象和力量,表达了对佛法的崇敬和敬畏之情,并表明自己愿意以慈悲的力量与世间众生共同追求安宁与和谐。

赏析:
1. 诗人运用了平实的语言表达佛陀的形象和能力,如如来宝仗、慈悲威怒震十方等,形象生动。
2. 通过描述佛陀对抗邪恶的形象,诗人展现了佛法的强大力量,以及佛陀对于恶势力的制约和镇压,体现了佛教的普世价值观。
3. 诗句"我法未尝恼众生,不令肆毒生恐怖"表明佛陀的慈悲心和愿力,使众生得以远离恐惧和痛苦,展现了佛法的无私和普度众生的精神。
4. 最后两句"但以本来悲愿力,情与无情共一家"表达了诗人愿意以佛陀的慈悲力量与世间万物共同存在,体现了佛教中的慈悲观念和对于和谐共处的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佛陀的形象和力量,表达了对佛法的敬仰和对于和谐共处的追求。同时,诗中融入了佛教的价值观念,展现了佛教慈悲与智慧的精神内涵。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黄庭坚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黄庭坚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