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龙涎与水沉

出自宋代杨万里的《木犀初发呈张功父》,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bù wéi lóng xián yǔ shuǐ chén,诗句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尘世何曾识桂林,花仙夜入广寒深。
移将天上众香国,寄在梢头一粟金。
露下风高月当户,梦回酒醒客闻砧。
诗情恼得浑无那,不为龙涎与水沉
()
尘世:(名)佛教徒与道教徒指现实世界,跟他们所幻想的理想世界相对。
广寒:即广寒宫。道家所谓北方仙宫。又为山名,亦称'广霞'。
梢头:1.树枝的顶端。2.尽头。3.船尾。
露下风当户梦回:1.回溯至...2.亦作“梦回”。从梦中醒来。旧题唐柳宗元《龙城录·任中宣梦水神持镜》:“梦一道士赤衣乘龙,诣中宣,言:此镜乃水府至寳,出世有期,今当归我矣。
酒醒:酒醒jiǔxǐng醉后清醒过来
闻砧诗情:作诗的情绪﹑兴致。诗一般的美妙意境。
龙涎:见“[[龙涎香]]”。

《木犀初发呈张功父》是宋代杨万里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对桂林的向往和对花仙的幻想,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尘世何曾识桂林,
花仙夜入广寒深。
移将天上众香国,
寄在梢头一粟金。
露下风高月当户,
梦回酒醒客闻砧。
诗情恼得浑无那,
不为龙涎与水沉。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桂林和花仙为主题,通过对桂林的描述和对花仙的幻想,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首先,诗中提到“尘世何曾识桂林”,表达了作者对桂林的向往之情。桂林以其秀美的山水景色而闻名,作者认为尘世之人无法真正理解桂林的美丽。

接着,诗中描绘了花仙夜晚进入广寒深处的情景。花仙是一种神话中的仙女,代表着美丽和神秘。作者通过描绘花仙的出现,进一步强调了美好事物的存在和他对美的追求。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将天上的香国移至梢头,用一粟金寄托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这表明作者对美的追求不仅仅是一种幻想,而是希望将美好事物带入现实生活中。

诗的最后两句“诗情恼得浑无那,不为龙涎与水沉”,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他认为自己的诗情无法得到理解和欣赏,不愿为了迎合世俗的口味而放弃自己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桂林和花仙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它展示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对自我价值的坚持,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现实世界的失望和对诗人身份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杨万里朗读
()